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舟与客访兴亡,寺有残僧说故王。宝物已销龙虎气,奎章犹射斗牛光。为妖真女花藏墓,说法生公月满堂。邂逅一樽归路远,樵歌牧笛送斜阳。
白话文翻译:
我们乘船与客人一同探访历史的兴衰,寺庙中还有残存的僧人在讲述过去的君王。珍贵的宝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但留下的文字依然闪耀着光芒。传说中的妖女埋葬在花丛中,讲法的生公在月光下满堂听众。偶然间举杯共饮,归途遥远,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伴随着斜阳送我们回家。
注释:
- 维舟:系船停泊。
- 残僧:指寺庙中剩下的僧人。
- 故王:过去的君王。
- 宝物已销龙虎气:指昔日的宝物已失去其威严和力量。
- 奎章:指古代的文字或文献。
- 斗牛光:指星光,这里比喻文字的光辉。
- 为妖真女:指传说中的妖女。
- 花藏墓:指妖女的墓地被花丛所掩盖。
- 说法生公:指讲法的僧人。
- 月满堂:指月光照亮了讲法的场所。
- 邂逅:偶然相遇。
- 一樽:一杯酒。
- 樵歌牧笛:指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
- 送斜阳:伴随着夕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诗通过访问虎丘,反映了历史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访问虎丘时所作,通过对寺庙残僧的描述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王朝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虎丘的访问,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不朽。诗中“宝物已销龙虎气,奎章犹射斗牛光”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又强调了文化的持久影响力。诗人通过对妖女墓和生公讲法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神秘和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人以樵歌牧笛送斜阳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维舟与客访兴亡”,表达了诗人乘船与客人一同探访历史的兴衰。
- 第二句“寺有残僧说故王”,描绘了寺庙中残存的僧人在讲述过去的君王,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 第三句“宝物已销龙虎气”,指昔日的宝物已失去其威严和力量,象征着王朝的衰落。
- 第四句“奎章犹射斗牛光”,强调了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即使物质消逝,文化依然闪耀。
- 第五句“为妖真女花藏墓”,通过妖女墓的描写,增添了历史的神秘感。
- 第六句“说法生公月满堂”,展现了文化的传承,即使在月光下,讲法的生公依然吸引众多听众。
- 第七句“邂逅一樽归路远”,表达了诗人偶然举杯共饮的情景,归途遥远,增添了旅途的诗意。
- 第八句“樵歌牧笛送斜阳”,以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伴随着斜阳,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奎章犹射斗牛光”中,将文字的光辉比喻为星光,形象生动。
- 拟人:“宝物已销龙虎气”中,将宝物的威严拟人化为龙虎之气,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宝物已销龙虎气,奎章犹射斗牛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虎丘的访问,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强调了文化的持久影响力,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宝物: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威严。
- 奎章: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持久影响力。
- 妖女墓:增添了历史的神秘感。
- 生公讲法:展现了文化的传承。
- 樵歌牧笛: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物已销龙虎气”中的“龙虎气”指的是什么? A. 宝物的威严和力量 B. 龙和虎的形象 C. 宝物的外观 D. 宝物的价值 答案:A
-
诗中“奎章犹射斗牛光”中的“奎章”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文字或文献 B. 星光 C. 宝物 D. 妖女 答案:A
-
诗中“为妖真女花藏墓”中的“为妖真女”指的是什么? A. 传说中的妖女 B. 真实的女性 C. 花朵 D. 墓地 答案:A
-
诗中“说法生公月满堂”中的“生公”指的是什么? A. 讲法的僧人 B. 生病的公公 C. 生活的公共 D. 生动的公公 答案:A
-
诗中“樵歌牧笛送斜阳”中的“樵歌牧笛”指的是什么? A. 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笛声 B. 樵夫和牧童 C. 樵夫的歌和牧童的笛 D. 樵夫和牧童的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汪元量《虎丘》:两者都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杜甫《登高》与汪元量《虎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汪元量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