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牂牁江》
时间: 2025-01-17 09:32:10意思解释
过牂牁江
作者: 李京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归欤何日是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
垂老八千馀里谪,回头四十九年非。
穷边野水黄云渡,梦里田家白板扉。
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
白话文翻译:
何时才是真正的归来呢?我心中惭愧,山林的生活与我的愿望相违背。
我在这遥远的流亡中已经老去八千多里,回首过去四十九年的生活,已经不是我所期待的。
在这偏僻的边地,野水和黄云交汇,我梦中见到的田家,白色的门扉。
珍重那些沙地上的鸟儿,常常见它们飞来飞去,想必它们也知道我早已忘却了世俗的机巧。
注释:
- 归欤:归来,何时才能归来。
- 惭愧:感到羞愧。
- 谪:被贬谪的意思。
- 穷边野水:边远的地方,荒凉的水域。
- 珍重沙禽:珍惜那些在沙地上飞翔的鸟儿。
典故解析:
- “四十九年”:指代作者在世间漂泊的岁月,反映人生的无常。
- “八千馀里”:强调流亡生涯的漫长与艰辛,表达对归属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京,元代诗人,生平多经历宦海沉浮,作品多反映其个人境遇与社会状况。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流亡时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遭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牂牁江》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开篇即问“何日是真归”,透出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与迷惘。作者以“惭愧”开头,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揭示了他对山林生活的无奈与愿望的落空。接下来的“垂老八千馀里谪”,则通过数字的夸张手法,展现了他人生的漂泊与无尽的孤独。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恋,尤其是“梦里田家白板扉”,此句更是将梦境与现实交织,显示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叙述流亡生涯的同时,渗透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边野水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最终在“珍重沙禽频见下”的描写中,似乎寄托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归欤何日是真归:反映诗人对归乡的焦虑与期盼。
- 惭愧山林与愿违:内心的惭愧,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垂老八千馀里谪:感慨岁月流逝和流亡的漫长。
- 回头四十九年非:回首往昔,感叹人生所失。
- 穷边野水黄云渡:描绘边地的荒凉,暗示漂泊的孤独。
- 梦里田家白板扉:梦中所思,体现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珍重沙禽频见下:自然的存在让诗人感到安慰,暗示生命的延续。
- 也应知我久忘机:表达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泊。
-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情感更为深刻。
- 夸张:如“八千馀里”,增强了流亡感的强烈。
- 意象:沙禽、黄云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归属感的探讨,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人生的思考,同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敬畏。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着自然与宁静,但与个人愿望相悖。
- 黄云:代表流亡生活中的孤独与荒凉。
- 田家:理想的田园生活,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沙禽:生命的象征,也暗示诗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八千馀里”指的是什么? A. 归乡的距离
B. 漂泊生涯的长度
C. 诗人的年龄
D. 诗的篇幅 -
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满意
C. 惭愧
D. 忽视 -
“梦里田家白板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的渴望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现实的不满
D. 对流亡的无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望月怀远》:张九龄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李京的《过牂牁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而后者则透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归属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