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
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
芳草沧洲春思晚,野云孤鹤客怀多。
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
白话文翻译:
在栏杆外千山耸立,仿佛插入海波之中,
芙蓉花似的双塔巍峨如玉。
银色的山和殿阁在天边显现,
黑水中的帆船仿佛在镜子里穿行。
芳草萋萋的沧洲,春天的思绪渐渐淡去,
孤云和野鹤使我这个旅人的思绪更加复杂。
今夜与谁共赏山堂的月光,
洞口的薜萝参差不齐,显得格外幽静。
注释:
- 槛外:栏杆外。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高耸入云。
- 芙蓉:比喻美丽的塔。
- 双塔:指两座塔楼。
- 银山:形容山体的颜色如银。
- 殿阁:指高楼大厦。
- 黑水:指水面如墨,形容水的颜色。
- 帆樯:帆船的桅杆。
- 沧洲:形容沧海与洲渚。
- 春思:春天的思绪。
- 孤鹤:孤独的仙鹤,象征孤独与高洁。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常生于山洞口。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人通过“山堂月”和“薜萝”两种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京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但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山水诗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天镜阁》产生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他在游览名胜时的所见所感。
诗歌鉴赏:
《天镜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千山万水、春草芳华的美景呈现出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首联“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开篇,展现了山与水交融的壮丽景观。第二联通过“银山殿阁”和“黑水帆樯”描绘了在自然中人造建筑的和谐美,宛如人间仙境。
后两联则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芳草幽深,春思已晚,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野云孤鹤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渴望。而最后一联则转向对月光的思考,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槛外千峰插海波:描绘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插入波涛之中,表现了自然的壮丽。
- 芙蓉双塔玉嵯峨:比喻双塔如同美丽的芙蓉花,巍峨而美丽,衬托出山水之美。
- 银山殿阁天中见:山和阁楼在天空中显现,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 黑水帆樯镜里过:水面如镜,帆船在其上行驶,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芳草沧洲春思晚:春天的思绪在芳草萋萋的沧洲中渐渐淡去,表达时间流逝的感慨。
- 野云孤鹤客怀多:孤云和野鹤引发了旅人的复杂思绪,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共谁一夜山堂月: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思考与谁共赏月光,表现出对友情的渴望。
- 洞口参差长薜萝:洞口的薜萝参差不齐,象征了自然的纯真与人心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芙蓉双塔”,形象地将双塔比作芙蓉花,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千峰插海波”和“银山殿阁”,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山、水、云、月)表现情感,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孤独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千峰:象征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银山殿阁:象征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
- 黑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孤鹤:象征孤独与高洁。
- 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峰”是指什么?
- A. 很多山峰
- B. 一座山峰
- C. 一片森林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 A. 孤鹤
- B. 芙蓉
- C. 银山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人生哲理
- C. 友情
答案:
- A. 很多山峰
- A. 孤鹤
- B. 人生哲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京《天镜阁》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色,但李京更偏向于表现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京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