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字》

时间: 2025-01-04 11:49:45

芳题工织素,远意重鲛绡。

应织辞家久,回文字半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题工织素,远意重鲛绡。应织辞家久,回文字半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在描绘精美的织物时,表达了对远方情意的思念。织造这些文字的工艺已有很长时间,但那些回忆的文字却已经渐渐消散。

注释:

  • 芳题:指美好的题材或主题,通常与花草有关。
  • 工织素:工艺精美地织造细腻的丝绸。
  • 重鲛绡:重指深厚,鲛绡是一种轻薄的绸缎,用于形容轻盈的情感。
  • 应织:应该织造,暗示有相应的情感或记忆。
  • 辞家:指诗人对家乡或故人的思念。
  • 回文字:指回忆中的文字,象征着记忆和情感。
  • 半消:渐渐消失的意思。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织素”和“鲛绡”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以形容美丽事物的词汇,体现了当时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天池,号药庐,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融汇了宋诗的精华,受到后世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美好织物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回文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织物与情感的交织。诗中所提到的“工织素”和“重鲛绡”,不仅展示了物质之美,还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诗的前两句通过对精美织物的描绘,引发了对于远方情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既现实又梦幻的感觉;而后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在岁月中逐渐失去的东西。整首诗在字句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逝去情感的无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芳题工织素:开头即以“芳题”引入,强调美好的主题,表达了对美的赞美。
  • 远意重鲛绡:将远方的情感与轻盈的鲛绡相结合,体现出思念的轻柔与深邃。
  • 应织辞家久:反映了对过往的怀念,暗示这些织物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的承载。
  • 回文字半消:后半句则揭示了时间对记忆的侵蚀,情感的消逝让人倍感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织物比作情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思念的主题。
  • 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 象征:织物象征着记忆与情感,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深厚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织物为媒介,探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工织素:象征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鲛绡:象征轻盈与易逝,暗示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工织素”指的是什么?
    • A. 织造的工艺
    • B. 一种花卉
    • C. 诗人的情感
  2. “回文字半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而杨维桢的《回文字》则更多地通过物象表达情感。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