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昌龄》
时间: 2025-01-04 11:1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吴主者尊师相,
师相匡君近若何。
紫极正宜扶日月,
鸿沟未许割山河。
金台百丈媒燕隗,
盖禄千钟客孟轲。
亦有阳秋成铁史,
姓名不必到銮坡。
白话文翻译:
东吴的主君尊重老师和相国,那么,他们对君主的帮助又能有多大呢?紫极星正好应该支持日月,而鸿沟之地不允许割裂山河。金台高耸,像是媒人燕隗,封禄丰厚,像是客居的孟轲。也有像阳秋那样的成就,可以留名于史,但名字不必非要出现在皇帝的殿堂里。
注释:
- 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实体,指吴国。
- 师相:指老师与宰相,强调对知识与政治的尊重。
- 紫极:紫极星,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象征权力和光明。
- 鸿沟:指长江,象征国土的界限。
- 金台:象征高位。
- 媒燕隗:指燕国的名相隗,象征良好的媒介。
- 孟轲:即孟子,代表儒家思想。
- 阳秋:指《春秋》一书,象征历史的记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景思,号青溪,晚号云楼。生于浙江绍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寄苏昌龄》写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尊重,作者通过对历史和当代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寄苏昌龄》是一首充满智慧与理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星象的引述,表达了对东吴主君及其臣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东吴主者尊师相”,体现了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这种重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接着,诗人通过“紫极正宜扶日月,鸿沟未许割山河”,表达了对国家疆域与权力的看法,反映出他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向往。
在后面的比喻中,诗人将金台比作媒燕隗,强调了高位之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同时提到孟轲,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义务的重要性。这种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其具备了文化深度。最后一句“姓名不必到銮坡”,则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吴主者尊师相:强调东吴国君对师长的重视。
- 师相匡君近若何:质疑教育与辅佐君主的作用。
- 紫极正宜扶日月:紫极星应当支持日月,象征理想的治理。
- 鸿沟未许割山河:长江不应被划分,表达对团结的期待。
- 金台百丈媒燕隗:高位的象征,强调责任。
- 盖禄千钟客孟轲:提到孟子的丰厚封禄,代表理想的道德追求。
- 亦有阳秋成铁史:阳秋的成就表明历史的记录。
- 姓名不必到銮坡:指出名利不重要,内心的信仰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台比作媒燕隗,寓意深刻。
- 对仗:诗句之间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紫极星、鸿沟等象征更深层的政治与历史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与知识的重要性,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极:象征权力与光明,代表理想中的治理。
- 鸿沟:象征国家的界限与团结。
- 金台:象征高位与责任。
- 孟轲:代表儒家思想和道德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吴主者尊重什么? A. 军事
B. 教育
C. 财富
答案:B -
“鸿沟未许割山河”中“鸿沟”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国家界限
C. 山脉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孟轲”代表什么? A. 战争
B. 道德与教育
C. 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杨维桢的《寄苏昌龄》均提到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杨维桢则强调社会责任与道德理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