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时间: 2024-09-19 21:55:20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

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时难转觉保身难,
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
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
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
且须容到九华山。

白话文翻译:

时局艰难,保全自身变得困难,
想要接续师门的衣钵却非常不易。
如果轻易地脱去白衣,
就会成为偶然攀附青桂的庸碌之人。
身处于剑戟纷争的地方,
但在天地之间依然未失去道义。
我一定会回报恩情,虽然不算晚,
但还需容我前往九华山。

注释:

  • 恩门:指恩情之门,隐喻师门或恩师。
  • 白衣:指道士的衣服,象征修行者的身份。
  • 青桂:桂树,常用来象征高洁和荣华。
  • 剑戟:指战争和争斗的武器,代表当时的动荡局势。
  • 九华山: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修道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25年-约880年),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荀鹤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他对师门的追忆与报恩之情,以及在乱世中保全自身的苦恼。

诗歌鉴赏:

此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情感的真挚而打动人心。开篇即以“时难”引入,直面现实困境,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接着,诗人以“白衣”隐喻自己作为道士的身份,表现出对师门传承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面对纷争的社会,诗人也感到无奈,若轻易放弃理想,便可能沦为庸者。诗中“剑戟争雄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动荡,而“道在乾坤未丧间”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和道义的坚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并希望能有机会前往九华山,传递出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景。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难转觉保身难:在艰难的时局中,保全自身变得困难。
  2. 难向师门欲继颜:想要接续师门的衣钵却非常不易。
  3. 若把白衣轻易脱:如果轻易地放弃道士身份。
  4. 却成青桂偶然攀:就会成为偶然攀附的庸碌之人。
  5. 身居剑戟争雄地:身处于战争和争斗的时代。
  6. 道在乾坤未丧间:但在天地之间依然未失去道义。
  7. 必许酬恩酬未晚:我一定会回报恩情,虽然不算晚。
  8. 且须容到九华山:但还需容我前往九华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衣”比作理想与身份,象征道士的清白与高洁。
  • 对仗:如“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动荡时代对理想的坚守和对师门恩情的感激,表现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衣:象征修道者的身份,代表理想与追求。
  • 青桂:高洁的象征,暗指庸碌之人。
  • 剑戟:象征动荡和争斗的时代。
  • 九华山:道教的圣地,代表理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时难”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困境
    • B. 自然灾害
    • C. 战争
    • D. 社会动荡
  2. “白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道士的身份
    • B. 繁华
    • C. 平凡
    • D. 逃避
  3. 诗中提到的“九华山”象征着: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归宿
    • C. 家乡
    • D. 战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防》

诗词对比:

  • 杜荀鹤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描绘山水田园生活,但杜荀鹤更关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致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