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冬日
杜荀鹤 〔唐代〕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白话文翻译:
在快到腊月的时节,寒风与雪花交织,我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冻坐着。书生来此教我,天意却难以揣测。听到猿声凄苦叫了三声,看到枯干的柏树孤零零一枝。或许公道仍在,尚未忍心与山岭相约。
注释:
- 近腊:接近腊月,即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饶:有“盈满”的意思,这里指天气寒冷。
- 闲房冻坐:在空房间里冻得坐着,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寒冷。
- 书生:指读书人或学者,可能暗指诗人的自谦。
- 天意转难知:天意变幻莫测,难以预测。
- 吟苦猿三叫:吟唱的猿猴发出三声悲鸣。
- 形枯柏一枝:枯萎的柏树只剩下孤零一枝,象征孤独。
- 公道:指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 与山期:与山相约,可能指希望寻求大自然的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子美,号白石,唐代诗人,曾任太常博士,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作者经历个人困境之时,反映了他在寒冷冬日的孤独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公正的渴望。诗中渗透着对时局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长安冬日》通过描绘寒冬中孤独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命运的感慨。开篇通过“近腊饶风雪”的描写,设定了一个寒冷而萧瑟的冬日场景,给人一种冷清和沉闷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书生教到此”,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但随之而来的“天意转难知”则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仿佛在说即使追求知识,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常。
“吟苦猿三叫”一句,猿的悲鸣更添了孤独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苦闷与无助。而“形枯柏一枝”则通过枯萎的柏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一种孤寂的美感。结尾的“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则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虽然处于困境,但仍然对公正与美好生活抱有期许。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蕴含深厚的意味,体现了杜荀鹤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腊饶风雪:描绘了冬季即将来临的景象,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闲房冻坐时:诗人身处的环境冷清,体现出他内心的孤寂。
- 书生教到此:书生的到来象征着知识与文化,但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 天意转难知:命运如天意般难以捉摸,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 吟苦猿三叫:猿的悲鸣象征着孤独与悲伤,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形枯柏一枝:形象化的描绘,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还应公道在:虽感孤独,但仍渴望公正与美好,表明内心的希望。
- 未忍与山期:未能与山相约,暗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日的景象比作内心的孤独。
- 拟人:猿鸣被赋予情感,传达诗人内心的愁苦。
- 对仗:如“教到此”与“难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公正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雪:象征着困境与艰难,营造出冬日的冷清。
- 书生:代表知识与文化,体现诗人的追求。
- 猿:象征孤独与悲伤,是诗人情感的共鸣。
- 柏树: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反映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书生”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学者
- C. 朋友
- D. 旅人
-
“吟苦猿三叫”中的“苦”字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聊
- D. 迷茫
-
诗中提到的“公道”指的是什么?
- A. 正义
- B. 财富
- C. 权力
- D. 人际关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江》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宁静与和谐美。
- 李白《夜泊牛津江》:表现对自然的向往,情感更为奔放。
- 孟浩然《春晓》:展现春天的生机,情感则显得更加乐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