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秋泉》
时间: 2025-01-17 10:0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王秋泉
王冕 〔元代〕
尺书不寄海天遥,两见春风换柳条。
台阁竞瞻官济济,山林谁问萧萧?
月明故国人情别,花落江城客思饶。
记得旧时携手处,酒酣曾过饮虹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信件无法寄送,海天遥远,只有在春风中两次见面,柳条新绿。官场的人们争相瞻仰,山林中的人却无人问津。明月照耀着故乡,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江城的花落更添客乡的思绪。回忆起曾经携手的地方,那时酒酣畅快,曾在虹桥上饮酒欢聚。
注释:
- 尺书:指短小的书信。
- 海天遥:形容距离非常遥远,海和天空都是辽阔的象征。
- 两见春风换柳条:两次相见时,春风吹拂,柳树发芽的情景。
- 台阁:指官员的居所,形容官场的热闹。
- 萧萧:形容山林中的寂静。
- 月明故国:明亮的月光照射着故乡。
- 思饶:思念的情感愈加浓厚。
- 虹桥:指著名的古桥,象征美好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字季良,元代诗人,号雪山。生于元朝初期,代表了元代文人的风格,尤其在山水田园诗上有独特的贡献。王冕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兼具清新和深刻的特质。
创作背景:
《寄王秋泉》写于王冕与友人王秋泉分别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作背景可能是在元代动乱的社会环境中,诗人借此诗寄托对友谊与故乡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王秋泉》自始至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尺书不寄海天遥”便直入主题,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沟通的无奈。接下来的“台阁竞瞻官济济,山林谁问萧萧”对比了官场的繁华与山林的冷清,表达了诗人在繁华背后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向往。中间的“月明故国人情别,花落江城客思饶”更是将思乡与思友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月光洒在故乡的同时,也照亮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记得旧时携手处,酒酣曾过饮虹桥”通过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给整首诗增添了温暖与情感的深度,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尺书不寄海天遥:表达书信寄不出去,距离遥远。
- 两见春风换柳条:两次相见时,春天的气息与柳树的新芽交替。
- 台阁竞瞻官济济:官员们在台阁上争相瞻仰,形象描绘官场的热闹。
- 山林谁问萧萧:山林中却无人问津,反映孤独与冷清。
- 月明故国人情别:明月照耀故乡,情感愈发浓厚。
- 花落江城客思饶:江城的花落,思念之情交织,愈加浓烈。
- 记得旧时携手处:回忆与友人曾经携手的地方。
- 酒酣曾过饮虹桥:曾在虹桥上饮酒畅快,象征美好回忆。
修辞手法:
- 对比:官场的热闹与山林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孤独。
- 意象:明月、春风、柳条、花落等意象,营造了思乡与思友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情感真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书:象征思念与沟通的渴望。
- 春风:代表生机与希望。
- 月明:象征思乡的情感。
- 虹桥:代表美好回忆和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尺书不寄海天遥”中的“尺书”指的是什么?
- A. 长信
- B. 短信
- C. 书信
- D. 诗歌
-
诗中“台阁竞瞻官济济”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繁华的官场
- B. 寂静的山林
- C. 明亮的月光
- D. 青翠的柳树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 A. 家乡
- B. 朋友
- C. 官场
- D. 自然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晨》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冕的《寄王秋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王冕的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孤独的自我。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各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宋词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