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纪 其七》

时间: 2025-01-04 11:01:46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是重阳节,凄冷的北风吹来。
黄叶还未完全落下,乌柏树上的叶子已开始变红。
面对眼前的景色,我的情感又能如何?思念的人在梦中难以相见。
今年的稻谷和粮食都很稀薄,无奈只能盼望北归的大雁。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凄凄:形容天气寒冷、凄凉。
  • 朔风:指北风。
  • 黄叶:秋天的落叶。
  • 乌柏:乌柏树,秋天时叶子变红。
  • 对景情何已:看到眼前的景象,心情又能如何?
  • 怀人:思念的人。
  • 梦不通:梦里无法与思念的人相见。
  • 稻粱:稻谷和粮食。
  • :稀少。
  • 北征鸿:北飞的大雁,暗指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长寿和团聚。
  • 北风: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凄凉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字仲明,号白石,浙江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舟中杂纪》是王冕在舟中写的杂记诗,反映了他在特定时空中的思考和情感。在他所处的元代,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诗中对景物的描写蕴含了他对人生和故人的思索。

诗歌鉴赏:

王冕的《舟中杂纪 其七》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故人思念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节日——九日,伴随着“凄凄多朔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秋日的寒意,令人感到一丝凉意和孤独。接着,诗人提到“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用秋天的自然变化来反衬内心的感慨,黄叶未落,暗示着季节的轮回与生命的无常,而乌柏的红则是秋天来临的信号,象征着生命即将凋零的悲凉。

第三联“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更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面对这样的秋景,心中涌动着对故人的思念,然而这种思念却无法通过梦境得到回应,体现了深深的遗憾与孤独感。最后一句“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巧妙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生活、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 直指重阳节,天气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2.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 描绘初秋的景象,黄叶和乌柏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凋零。
  3.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 面对景象,内心情感难以宣泄,表达了思念的苦痛。
  4.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 反映现实生活的困苦,表达对故乡和丰收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人生变迁时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黄叶:象征凋零、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2. 乌柏:代表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转折。
  3. 北征鸿:象征思念和归属,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2. 诗人用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思念之情?

    • A. 雪花
    • B. 秋叶
    • C. 春花
    • D. 夏雨
  3. 诗中提到的“北征鸿”象征着什么?

    • A. 归乡
    • B. 离去
    • C. 思念
    • D. 丰收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冕的《舟中杂纪 其七》和杜牧的《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王冕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牧则更强调秋夜的静谧与诗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