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亭户》
时间: 2025-01-04 10:4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亭户》
清晨渡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录。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园供给足,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辱。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渡过东关,薄暮时分曹娥江边我宿歇。
草床上未能成眠,忽听西邻传来哭声。
我敲门询问老人,他说是盐亭的族人。
大儿子去砍柴,结果却被狼吞入腹。
小儿子出门玩土,却被恶鬼录上名。
日复一日课税增加,官吏的压迫愈加残酷。
他们不为公事所累,而是只图私欲。
田园的供给尚且充足,但盐的数量却常常不足。
前夜总被催促骂责,昨日在集市上遭受侮辱。
今天分发粮食,鞭笞却更为残忍。
灶下没有一寸草,瓮中连一粒米也没有。
早晚难以度日,长久以来又何来福气?
夜晚漫长声语寒冷,幽幽呜咽向古老的树木。
天明时风吹开了门,僵尸挂在荒废的屋子上。
注释
- 曹娥: 曹娥江,位于今浙江省,是一个著名的水域。
- 盐亭: 古地名,意指盐的来源地。
- 虎腹: 指被野兽吞食,象征危险与死亡。
- 鬼录: 指被恶鬼登记,是一种隐喻。
- 课额: 税收的额度。
-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没有任何粮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
创作背景
《伤亭户》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民众生活困苦,王冕通过描绘农村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伤亭户》是一首充满悲怆与愤怒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和官吏压迫下的民生困境。诗的开头以清晨与薄暮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邻里之间的悲鸣让人倍感压抑,诗人在草床上无法入眠,正是对这种不安现状的真实写照。
随着诗歌的推进,王冕通过对儿童和老人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无情与残酷。大儿子被野兽吞食,小儿子则被恶鬼所害,象征着无辜的生命在社会动荡中失去安全感。官吏的残酷与个人私欲的对立,反映了权力对底层民众的压迫与剥削。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家庭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存困境的深切同情。诗中“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一句,直白却又深刻地揭示了贫困的无奈与绝望。最后,夜的漫长与冷清,结合“僵尸挂荒屋”的意象,形成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晨渡东关,薄暮曹娥宿:清晨时渡过东关,薄暮时在曹娥江边宿歇,体现了诗人流浪生活的无奈。
-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草床上未能安然入睡,听见西邻传来的哭声,暗示对死亡的恐惧和生活的压迫。
-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询问邻居的老人,得知是盐亭的族人,表现出社区间的联系与悲伤。
-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大儿子外出采薪,结果被野兽吞噬,象征着生存的危险。
-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录:小儿子玩耍被恶鬼登记,表现出无辜儿童的遭遇和社会的无情。
-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税收日益增加,官吏的压迫愈加残酷,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他们无心公事,只追求个人私欲,显示出官吏的腐败。
- 田园供给足,鹾数屡不足:虽然田地的供给充足,但盐的供应却常常不足,反映出经济的困境。
-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辱:前夜常被催促骂责,昨日在市场上遭受侮辱,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与耻辱。
-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今天分发粮食,鞭笞却更为残忍,显示出对底层人民的压迫。
-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家中没有一寸草,罐中连一粒米也没有,表现出极度的贫困与绝望。
-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早晚难以度日,长久以来又何来福气,表达了对未来的无望。
-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漫漫长夜,声音冷清,幽幽呜咽向古老的树木,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清晨风吹开门,僵尸挂在荒屋之上,构建出一种凄凉的画面。
修辞手法
- 对比:清晨与薄暮的对比,突显生活的无常与悲哀。
- 生动比喻:虎腹、鬼录等比喻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社会的恶劣。
- 排比:通过“无尺草,无粒粟”等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官僚的腐败,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床: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安宁,但在诗中却充满了无奈与失落。
- 虎腹:象征死亡与危险,是对生活不安定的刻画。
- 鬼录:暗示着社会的无情与人性的冷漠。
- 荒屋:象征着破败与绝望,代表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伤亭户》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冕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大儿子去采什么?
- A. 水
- B. 田
- C. 薪
- D. 粮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A. 爱情
- B. 友情
- C. 生活的困苦与社会的不公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中也描绘了战乱中的民生困苦,展现出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卖炭者的视角,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两者均关注社会现实,展现出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参考资料
- 《王冕诗文选》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