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凉陉寄内》
时间: 2025-01-17 10:3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 凉陉寄内
作者:蔡松年 〔金朝〕
青芜平野,小雨千峰,还成暮陉寒色。
裁翦芸窗,忆得伴人良夕。
遥怜几重眉黛,恨相逢少於行役。
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
应怪浮云夫婿,不解趁新醅,醉眠凉月。
怨入关河,西去又传音息。
谁知倦游心事,向年来苦思泉石。
人未老,约闾峰多占秀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寒冷的傍晚,青色的芜草覆盖着广阔的平原,小雨轻洒在千峰之上,映出暮色中的寒冷。窗前裁剪着窗帘,让我想起那陪伴我度过良好夜晚的人。我怜惜着她那浓眉,心中恨不得相逢的机会多一些,而不是总是在行军途中。梨花般的泪水流下,正如宫中的衣裳在春天时显得单薄,清晨的红色花朵也显得无力。或许该怪那飘浮的云彩,它的丈夫不懂得趁着新酿的酒,醉卧于清凉的月光下。怨恨的情绪在关河之间游荡,向西传递着无声的音信。谁能知道我这厌倦游荡的心事,年复一年地苦苦思念那泉石般的宁静?人虽未老,却总想在邻近的山峰中占据更多的秀美风光。
注释:
- 青芜:青色的芜草,形容春天的生机。
- 千峰:形容许多山峰,指大自然的壮丽。
- 裁翦:裁剪,指细致的工作。
- 良夕:美好的夜晚。
- 梨花泪:形容流泪的娇媚,梨花的清白与凄美相结合。
- 浮云:指游移不定的事物,可能暗指命运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松年,金朝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声声慢 凉陉寄内》创作于蔡松年流亡生涯中的某个时刻,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寄情于大自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情感的细腻与对生活的感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开篇,青芜平野和小雨千峰交织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寒意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蔡松年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陪伴与相逢的渴望。他在诗中提到的“恨相逢少於行役”,不仅反映了他身处动荡岁月的无奈,也表现了对亲密关系的珍视。
“梨花泪”这一意象,生动地表达了离愁别绪,流露出一种柔弱而又坚定的情感。接着,作者又将目光投向浮云与新醅酒,暗示着生活的不稳定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最后,诗人以“人未老,约闾峰多占秀碧”作结,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人生苦短,但仍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光中占有更多的美好。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整首词在忧伤中透出一丝光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芜平野,小雨千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裁翦芸窗,忆得伴人良夕:窗前的裁剪动作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遥怜几重眉黛,恨相逢少於行役:表达了对爱人眉目间的怜惜及对相见机会少的惋惜。
- 梨花泪,正宫衣春瘦,晓红无力:通过梨花的泪水比喻内心的忧愁,描绘了春天的单薄与无力感。
- 应怪浮云夫婿,不解趁新醅,醉眠凉月:借浮云与新酒的意象,表达对生活无常和醉梦的追求。
- 怨入关河,西去又传音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 谁知倦游心事,向年来苦思泉石:反映了诗人的内心苦闷与思索。
- 人未老,约闾峰多占秀碧: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更多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梨花比喻为泪水,生动形象。
- 拟人:浮云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韵律使得情感更为流畅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感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青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梨花泪:代表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浮云:象征着命运的无常与不稳定。
- 泉石:暗喻内心渴望宁静与安定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梨花泪”比喻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感动 -
填空题:诗中“青芜平野,小雨千峰”的意象主要描绘了____(自然景色/人情世态)。
-
判断题: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没有希望的态度。(对/错)
答案:
- b) 惆怅
- 自然景色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系列词作,特别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展现了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蔡松年的《声声慢》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在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出对离别的惆怅,但蔡松年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蔡松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