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玳瑁梁间燕乳,沈香槛外莺稀。
新桐初引拂墙枝。杨柳三眠似醉。
池水暗浮花涨,屏山静掩春归。
绿阴如梦忆人时。消损春魂剩几。
白话文翻译
在瑰丽的玳瑁梁上,燕子在喂养幼雏;而在香气四溢的窗外,黄莺却稀少得可怜。新生的桐树轻轻拂动墙边的枝条,杨柳在微风中似乎醉了,三次沉沉入睡。池水暗暗地浮起了繁花,屏风后,春天的归来显得格外宁静。绿荫如梦,令人思念那段人间的时光;春天的灵魂究竟还剩下多少呢?
注释
- 玳瑁:一种名贵的海龟,常用于制作装饰品。
- 燕乳:燕子在喂养幼鸟。
- 沈香:一种名贵的香木,常用于制作香料。
- 莺稀:黄莺稀少,显得孤单。
- 新桐:新生的桐树,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杨柳三眠:杨柳在春风中轻轻摇动,似乎在沉睡。
- 池水暗浮花涨:池水中隐约浮现的花朵,暗示春天的生机。
- 绿阴如梦:绿荫如同梦境一般,令人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沈香”与“杨柳”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代表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1849—1922),字文华,号云松,晚号秋水,近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教职。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特别是在描写春夏景色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赵尊岳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借写春景来抒发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开篇以“玳瑁梁间燕乳”引入,展现了春日中燕子喂雏的温暖场景,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沈香槛外莺稀”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感伤。
“新桐初引拂墙枝”描绘了新生的桐树与墙体的亲密接触,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生机;“杨柳三眠似醉”则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杨柳的柔美与恬静,传达出春风轻拂下的宁静氛围。
“池水暗浮花涨”与“屏山静掩春归”则暗示了春天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诗人似乎在叹息美好时光的短暂。最后一句“消损春魂剩几”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尽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浸透着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写,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玳瑁梁间燕乳:描绘燕子在梁间喂养幼鸟的温暖情景,象征春天的生机。
- 沈香槛外莺稀:窗外黄莺稀少,暗示春天的孤寂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 新桐初引拂墙枝:新生的桐树轻拂墙边,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杨柳三眠似醉:杨柳轻摇,似乎在沉睡,传达出春天的柔美与宁静。
- 池水暗浮花涨:池水中浮现的花朵,暗示春天的生命力。
- 屏山静掩春归:屏风后春天的归来,显得宁静而又令人惋惜。
- 绿阴如梦忆人时:绿荫如梦,令人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 消损春魂剩几:对春天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后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间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拟人:通过“杨柳三眠似醉”,使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莺:代表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 桐树:象征新生与成长。
- 杨柳:象征柔美与宁静。
- 池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绿阴:代表美好时光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玳瑁”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鸟
- C. 一种海龟
- D. 一种植物
-
诗中“杨柳三眠似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宁静
- D. 疲惫
-
诗中最后一句“消损春魂剩几”的意思是?
- A. 春天的灵魂依旧存在
- B. 春天的美好已经消逝
- C. 春天的灵魂很强大
- D. 春天的灵魂没有变化
答案
- C. 一种海龟
- C. 宁静
- B. 春天的美好已经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赵尊岳的《西江月 其二》均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洒脱,而赵尊岳则透出一丝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类书籍
- 赵尊岳生平资料
- 古诗词解析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