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4:13:12

挂壁青松四照,撑天翠巘双鬟。

霜中木叶色斑斓。

做弄金天璀璨。

望里山房远近,柴门镇日常关。

著书虽好费钱刊。

不似闲吟散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挂壁青松四照,撑天翠巘双鬟。
霜中木叶色斑斓。做弄金天璀璨。
望里山房远近,柴门镇日常关。
著书虽好费钱刊。不似闲吟散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景和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青松挂在山壁上,四周的光影交错,像是撑起了天空的翠绿山巅。霜中树叶的颜色斑斓,仿佛在与金色的天空互相辉映。远处的山房隐约可见,柴门整日紧闭。虽然写书是件好事,但花钱印刷却让人心累,倒不如悠闲地吟咏散文来得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挂壁青松:指长在悬崖壁上的青松,形容其顽强生长。
  • 撑天翠巘:形容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宛如撑起天空。
  • 霜中木叶:指秋冬季节霜打过的树叶,色彩斑斓,具有生动的景象。
  • 著书:指写作和出版书籍的过程。

典故解析

  • 西江月:是词牌名,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常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悟而著称。诗的开头以“挂壁青松四照”引入,画面清新,展现了青松在阳光下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撑天翠巘双鬟”更是将自然的壮美与灵动结合,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景。霜中的树叶色彩斑斓,与金色的天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彩与变化。

在描写远处的山房时,诗人通过“望里山房远近,柴门镇日常关”传达出一种宁静、闭塞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质疑书籍的价值和成本,感叹“著书虽好费钱刊”,而最终选择“闲吟散诞”的悠闲状态。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也表达了一种对物质追求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青松、翠巘、霜叶、山房等元素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既展示了外部世界的壮丽,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挂壁青松四照:描绘青松在悬崖壁上,阳光照射的情景,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2. 撑天翠巘双鬟:形容青松与山峰的高耸,仿佛撑起天空,表现出自然的伟岸。
  3. 霜中木叶色斑斓:通过霜中树叶的多样色彩,表现出秋冬景致的美丽。
  4. 做弄金天璀璨:描绘金色天空的璀璨,与自然的交融,表现丰富的色彩。
  5. 望里山房远近:远望山房,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6. 柴门镇日常关:柴门日常紧闭,反映出生活的闭塞和安宁。
  7. 著书虽好费钱刊:写书虽好,但印刷成本高,表现出对物质的思考。
  8. 不似闲吟散诞:与悠闲吟咏的轻松相比,写书的烦恼显得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撑天”比喻山的高耸。
  • 对仗:如“青松四照”和“翠巘双鬟”形成良好的对仗效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选择,强调了闲适生活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与生机。
  • 翠巘:代表自然的高大和美丽。
  • 霜叶:象征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色彩。
  • 山房:代表隐逸生活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挂壁青松四照”中的“青松”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死亡
    • C. 暴风
    • D. 冬雪
  2. 诗中提到的“著书”给诗人带来什么感受?

    • A. 快乐
    • B. 沮丧
    • C. 费钱
    • D. 忧虑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姚华的《西江月 其二》更侧重于对生活状态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景观的描写。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上都有独特之处,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