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
时间: 2025-01-04 09: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白话文翻译:
圣人千年才诞生一次,黄河千年才清澈一次。摄提星因此跟随纪年,玉烛的光芒使得文明昌盛。东南方可以填补地的缺陷,西北方可以纠正天的倾斜。驾驭巨鼋可以使东海变得严厉,运用锸可以使南山变得平坦。众仙在瑶水朝拜,群帝在明庭享受祭祀。怀和则各种乐器齐奏,功绩则被铭刻在钟鼎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人:指具有非凡才能和德行的人。
- 摄提:古代星名,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
- 玉烛:比喻光明照耀。
- 地阙:地的缺陷。
- 天倾:天的倾斜。
- 浮鼋:传说中的大龟,这里指驾驭巨鼋。
- 运锸:运用锸,锸是一种农具。
- 瑶水:神话中的水名,指仙境。
- 明庭:明亮的庭堂,指祭祀的地方。
- 韎任:各种乐器。
- 钟鼎:古代的礼器,用于铭刻功绩。
典故解析:
- 黄河千年始一清:比喻难得的好事或难得的人才。
- 摄提以之而从纪:指摄提星跟随纪年,比喻时间的流转。
- 玉烛于是而文明:比喻光明照耀,文明昌盛。
- 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比喻有能力弥补缺陷,纠正错误。
- 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比喻有能力改变自然。
- 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比喻神仙和帝王享受祭祀。
- 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比喻和谐与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和骈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语言优美。这首诗《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是他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文化多元。庾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圣人、文明和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圣人、黄河、摄提星、玉烛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文明昌盛和社会和谐的愿景。诗中“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有能力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的人的赞美。同时,“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于明庭”等句,描绘了神仙和帝王享受祭祀的场景,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人千年始一生”:表达了圣人难得一见的珍贵。
- “黄河千年始一清”:比喻难得的好事或难得的人才。
- “摄提以之而从纪”:指摄提星跟随纪年,比喻时间的流转。
- “玉烛于是而文明”:比喻光明照耀,文明昌盛。
- “东南可以补地阙”:比喻有能力弥补缺陷。
- “西北可以正天倾”:比喻有能力纠正错误。
- “浮鼋则东海可厉”:比喻有能力改变自然。
- “运锸则南山可平”:比喻有能力改变自然。
- “众仙就朝于瑶水”:比喻神仙朝拜。
- “羣帝受享于明庭”:比喻帝王享受祭祀。
- “怀和则韎任并奏”:比喻和谐。
- “功烈则钟鼎俱铭”:比喻功绩被铭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河千年始一清”比喻难得的好事。
- 拟人:如“摄提以之而从纪”拟人化摄提星。
- 对仗:如“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圣人、文明和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人:象征非凡才能和德行。
- 黄河:象征难得的好事。
- 摄提:象征时间的流转。
- 玉烛:象征光明照耀。
- 地阙:象征缺陷。
- 天倾:象征错误。
- 浮鼋:象征改变自然的能力。
- 运锸:象征改变自然的能力。
- 瑶水:象征仙境。
- 明庭:象征祭祀的地方。
- 韎任:象征和谐。
- 钟鼎:象征功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河千年始一清”比喻什么? A. 难得的好事 B. 时间的流转 C. 光明照耀 D. 缺陷 答案:A
-
诗中“摄提以之而从纪”中的“摄提”指的是什么? A. 古代星名 B. 光明照耀 C. 缺陷 D. 错误 答案:A
-
诗中“玉烛于是而文明”中的“玉烛”比喻什么? A. 难得的好事 B. 时间的流转 C. 光明照耀 D. 缺陷 答案:C
-
诗中“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表达了什么? A. 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B. 对圣人的赞美 C. 对文明昌盛的赞美 D. 对有能力弥补缺陷、纠正错误的人的赞美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庾信的其他作品,如《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一》、《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二》。
- 其他南北朝时期的诗作,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文明和功绩的赞美,后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