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野诗》

时间: 2025-01-19 18:55:35

试策千金马。

来登五丈原。

有城仍旧县。

无树即新村。

水向兰池泊。

日斜细柳园。

涸渚通沙路。

寒渠塞水门。

但得风云赏。

何须人事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策千金马。来登五丈原。有城仍旧县。无树即新村。水向兰池泊。日斜细柳园。涸渚通沙路。寒渠塞水门。但得风云赏。何须人事论。

白话文翻译:

尝试驾驭那价值千金的骏马,来到五丈原的高地。有城池依旧保持着旧县的模样,没有树木的地方就成了新村。水流朝着兰池泊汇聚,夕阳斜照在细柳园中。干涸的洲渚连接着沙路,寒冷的渠道堵塞了水门。只要能得到风云的赞赏,又何必在意人间的议论呢?

注释:

  • 试策:尝试驾驭。
  • 千金马:价值千金的骏马。
  • 五丈原: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仍旧县:保持着旧县的模样。
  • 无树即新村:没有树木的地方就成了新村。
  • 兰池泊:地名,可能指一个湖泊。
  • 细柳园:地名,可能指一个园林。
  • 涸渚:干涸的洲渚。
  • 沙路:沙土路。
  • 寒渠:寒冷的渠道。
  • 水门:控制水流的闸门。
  • 风云赏:得到风云的赞赏。
  • 人事论:人间的议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赋、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此诗可能创作于庾信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庾信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五丈原、兰池泊、细柳园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有城仍旧县,无树即新村”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而“但得风云赏,何须人事论”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认为只要得到自然的赞赏,就不必在意人间的议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庾信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策千金马。”:尝试驾驭那价值千金的骏马,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2. “来登五丈原。”:来到五丈原的高地,五丈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
  3. “有城仍旧县。”:有城池依旧保持着旧县的模样,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4. “无树即新村。”:没有树木的地方就成了新村,表现了自然的恢复和新生。
  5. “水向兰池泊。”:水流朝着兰池泊汇聚,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6. “日斜细柳园。”:夕阳斜照在细柳园中,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7. “涸渚通沙路。”:干涸的洲渚连接着沙路,反映了自然的变迁。
  8. “寒渠塞水门。”:寒冷的渠道堵塞了水门,表现了自然的严酷。
  9. “但得风云赏。”:只要能得到风云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
  10. “何须人事论。”:又何必在意人间的议论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城仍旧县,无树即新村”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水向兰池泊”中的“向”字,赋予了水流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五丈原:历史悠久的地名,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
  • 兰池泊: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
  • 细柳园: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城仍旧县”反映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社会的变迁 C. 自然的恢复 D. 新生的事物 答案:A

  2. “但得风云赏,何须人事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C. 对历史的感慨 D. 对新生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庾信的其他诗作,如《拟咏怀二十七首》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庾信的文学风格。

诗词对比:

  • 与庾信的其他诗作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选》:收录了庾信的多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庾信的文学风格。
  • 《南北朝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可以了解庾信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