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园独赏(因梦得所寄蜂鹤之咏,因成此篇以和之)》
时间: 2025-01-06 15:4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园独赏
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
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
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
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
蚁斗王争肉,蜗移舍逐身。
蝶双知伉俪,蜂分见君臣。
蠢蠕形虽小,逍遥性即均。
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
白话文翻译:
在午后的郊外花园里,环境宁静,阳光明媚,景色焕然一新。
雨水增加了山的色彩,风儿借着水的灵动增添了情趣。
漫长的日子该如何度过,独自游玩又能与谁亲近呢?
仙鹤亲昵于君子,芳香的树木倚靠着佳人。
蚂蚁争斗着争夺肉食,蜗牛缓缓移动着自己的家。
蝴蝶成双成对,知道彼此是伉俪,蜜蜂分开来,显示出君臣关系。
虽然小小的蠕虫形态不大,然而它们悠然自得的性情却是平等的。
不知鹏鸟与鸥鸟,相差又有多少微尘呢?
注释:
- 郊园: 指的是郊外的花园,通常环境清幽,适合游玩。
- 仙禽: 指的是神话中的仙鸟,象征高雅的境界。
- 佳人: 美丽的女性,通常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伴侣。
- 蚁斗: 蚂蚁之间为了食物而发生的争斗,象征小事的纷争。
- 鹏与鷃: 鹏是传说中的大鸟,鷃是小鸟,二者相隔巨大,象征地位或境界的差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涵盖了爱情、政治、自然等多个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闲园独赏》创作于唐代,正值白居易追求个人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独自游玩的闲适与对友情、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闲园独赏》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用“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好的午后景象,给人以宁静的心境。接下来的“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则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表现了环境的生机与灵动,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愉悦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细微景物的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两句,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后面的描写通过动物的行为,隐喻了人类社会的纷争与和谐,给人以思考。最后两句“蠢蠕形虽小,逍遥性即均。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则以鹏与鷃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平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 描述午后宁静的郊外,晴天带来了新的景色。
- 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 雨水使山色更加生动,风借水的灵动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 漫长的白天该如何度过,独自游玩又能与谁亲近呢?
- 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 美丽的仙鸟亲近君子,芬芳的树木依靠着佳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蚁斗王争肉,蜗移舍逐身: 蚂蚁为了争食而斗争,蜗牛在慢慢移动自己的家,象征着小事的纷争和生活的缓慢。
- 蝶双知伉俪,蜂分见君臣: 蝴蝶成双,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蜜蜂之间则体现出等级与秩序。
- 蠢蠕形虽小,逍遥性即均: 小小的蠕虫虽然形态微小,但悠然自得的性情是平等的。
- 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 不知大鹏与小鸥之间的距离相差有多少微尘,强调生命的渺小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鹏与鷃”比喻不同层次的生命和存在。
- 拟人: 描述动物行为时,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反思展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郊园: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仙禽: 代表理想和高尚的情感。
- 芳树: 代表美好与爱情的寄托。
- 蚁斗、蜗移: 反映生活中的琐事与争斗。
- 蝶、蜂: 象征爱情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午后郊园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冷漠
-
“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中的鹏与鷃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地位
- C. 生命
- D. 知识
-
诗中提到的“仙禽”代表了什么?
- A. 动物
- B. 理想与高尚
- C. 自然现象
- D. 生活琐事
答案:
- B. 宁静
- B. 地位
- B. 理想与高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独自饮酒的情景。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 白居易的诗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人情,而李白则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