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时间: 2025-01-08 01:5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 杨巨源
造化多情状物亲,
剪花铺玉万重新。
闲飘上路呈丰岁,
狂舞中庭学醉春。
兴逸何妨寻剡客,
唱高还肯寄巴人。
遥知独立芝兰阁,
满眼清光压俗尘。
白话文翻译
自然界充满了情感,万物都似乎跟人亲近,
剪下花朵铺成一层玉色的新景象。
在闲适的旅途中,春天的富饶显现无疑,
在庭院中狂舞的雪花仿佛是在学习春天的醉意。
兴致高昂何妨去寻求剡溪的朋友,
高歌一曲还愿意寄托给巴地的歌者。
遥远的地方我知道你独自立于芝兰阁,
眼前满是清新的光芒,压制了世俗的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造化:自然,造物之意。
- 多情:指自然界的情感丰富。
- 剪花:比喻采摘花朵。
- 铺玉:形容雪花如玉般覆盖大地。
- 剡客:剡溪的客人。剡溪在今浙江省。
- 巴人:指巴地的歌者,巴地是今四川地区。
- 芝兰阁:指高雅的居所,象征着清雅与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剡客”与“巴人”分别指代了两种文化和地域背景的朋友,暗示诗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芝兰阁则是高洁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字廷秀,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友情等,风格独特,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雪时节,诗人收到朋友端公的来信,因而作此诗以表达对春雪和朋友的思念。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是杨巨源以春雪为背景,抒发情感的一首佳作。整首诗意境清新,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首联“造化多情状物亲”开篇即点明了自然的情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剪花铺玉万重新”,生动地描绘了春雪覆盖大地的美丽场景,仿佛是大自然重新装点了一番。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闲飘上路呈丰岁”和“狂舞中庭学醉春”描绘了雪花在春天里轻盈舞动的情态,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并不因春雪而感到孤独,反而在心中寻求与朋友的共鸣,提到“兴逸何妨寻剡客”,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遥知独立芝兰阁,满眼清光压俗尘”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意境,表达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雪的美丽,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堪称唐诗中的一曲清丽之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造化多情状物亲:自然赋予万物情感,似乎与人类亲近。
- 剪花铺玉万重新:春雪如玉,覆盖万物,给世界带来新景。
- 闲飘上路呈丰岁:雪花轻盈飘落,仿佛展现了丰收的春天。
- 狂舞中庭学醉春:雪花在庭院中舞动,似乎在学习春天的欢愉。
- 兴逸何妨寻剡客:兴致高昂,何妨去寻求剡溪的朋友。
- 唱高还肯寄巴人:愿意高歌一曲,寄托给巴地的歌者。
- 遥知独立芝兰阁:远处的朋友独立于高雅的居所。
- 满眼清光压俗尘:眼前的清光压制了世俗的尘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玉,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
- 对仗:如“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雪: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芝兰阁:象征高雅与清净的环境。
- 剡客和巴人:代表不同文化的友谊,传达交流和共鸣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杨巨源
C. 白居易
D. 李白 -
“闲飘上路呈丰岁”中的“丰岁”指的是什么?
A. 贫瘠的岁月
B. 丰收的年景
C. 旅途的艰难
D. 春天的到来 -
本诗中提到的“剡客”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朋友?
A. 四川
B. 浙江
C. 安徽
D. 河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雪》——白居易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风格上更为豪放。
- 白居易《春雪》:描写春雪的细腻与温暖,风格上更为柔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处理自然题材时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
以上为《奉酬端公春雪见寄》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