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别斯奋》
时间: 2025-01-01 13:56: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别斯奋
作者: 陈永正
草草归来,暂教携手,抑塞须吐。
尚未纵横,还成歌哭,于事终何补。
英雄尔许,功名休问,只恐岁华迟暮。
约他年男儿身手,故人斯意良苦。
瘴云迢递,一麾安往,不信天涯无路。
千里波声,叩舷应见,海月黄如土。
莫吊前修,五公祠畔,寥寞茅丛椰树。
凭谁唤,苍茫北陆,蛰龙宵舞。
白话文翻译:
草草地归来,暂时与朋友携手,心中的郁闷必须吐露出来。
尚未施展抱负,却先哭泣歌唱,这样对于事情到底有什么补救呢?
像你这样的英雄,功名不必过分追问,只怕年华已渐迟暮。
约定来年再展现男儿的手段,朋友的这番心意是良苦的。
瘴气和云雾遥远而笼罩,我一挥手便想去往何方,不相信天涯无路。
千里海浪声,叩击船舷应能见到,海上明月如同黄土。
不要再吊念往日的功业,在五公祠旁,寂寞的椰树和茅草丛生。
凭谁来呼唤,苍茫的北方大地,蛰伏的龙在夜间起舞。
注释:
- 草草归来: 匆匆归来。
- 携手: 指与友人一起。
- 抑塞: 心中抑郁、郁结。
- 纵横: 指施展抱负。
- 功名休问: 不必过于追求功名。
- 岁华迟暮: 年华渐渐老去。
- 瘴云: 指湿气重、易生病的地区的云雾。
- 千里波声: 指海上的波涛声。
- 海月黄如土: 形容海上的月光如同黄土般朦胧。
- 五公祠: 纪念历史人物的庙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生于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擅长将个人的思考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一段迷惘和思考的时期,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索。诗中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思考与无奈。
诗歌鉴赏:
《永遇乐 别斯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开篇用“草草归来”引出一种急切的情绪,表达了在外漂泊后归来的心情。接着,诗人借助对功名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诗中提到的“英雄尔许”反映了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强调了不应过于追求功名,而应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意象上,诗人使用了“千里波声”和“海月黄如土”来描绘海的辽阔和神秘,暗示人生旅途的艰难与美好并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
最后,诗人通过对“苍茫北陆”的呼唤,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理想的坚持,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仍然相信希望与美好依然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草归来,暂教携手,抑塞须吐。”:表达归来后与友人相聚的心情,内心的压抑需要倾诉。
- “尚未纵横,还成歌哭,于事终何补。”:尚未施展报复,却先哭泣,这样对事情有什么补救呢?
- “英雄尔许,功名休问,只恐岁华迟暮。”:像你这样的英雄,不必过分追求名利,只怕年华已渐老去。
- “约他年男儿身手,故人斯意良苦。”:约定来年再展现男儿的才能,朋友的心意是出于好意。
- “瘴云迢递,一麾安往,不信天涯无路。”:瘴气和云雾遥远,我一挥手想去往何方,不相信天涯无路。
- “千里波声,叩舷应见,海月黄如土。”:千里海浪声,叩击船舷应能见到,海上的月光如同黄土。
- “莫吊前修,五公祠畔,寥寞茅丛椰树。”:不要再吊念往日功业,在五公祠旁,寂寞的椰树和茅草丛生。
- “凭谁唤,苍茫北陆,蛰龙宵舞。”:凭谁来呼唤,苍茫的北方大地,蛰伏的龙在夜间起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月黄如土”来形容月光的朦胧,增强诗意的表现力。
- 对仗:如“草草归来,暂教携手”,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强调了珍惜友情与时光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云:象征困苦与挑战。
- 千里波声:象征旅途的艰难与宽广。
- 海月:象征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草归来”是指什么?
A. 归来匆忙
B. 归来轻松
C. 归来愉快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非常追求
B. 不必过分追问
C. 完全放弃 -
“千里波声”表达的是?
A. 平静的海面
B. 海浪的声音
C. 风的呼啸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探讨人生的无奈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永遇乐 别斯奋》与李白的《庐山谣》都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但前者更突出个人情感,后者则更侧重对自然的描绘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当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