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致陶幽怀》

时间: 2025-01-19 18:08:35

时雨息氛翳,高林嘒风蝉。

端居惬孤尚,图书静当轩。

凉飔薄棂户,微爽生简编。

客来聊与乐,客去自复眠。

徜徉永今夕,庶以全吾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雨息氛翳,高林嘒风蝉。
端居惬孤尚,图书静当轩。
凉飔薄棂户,微爽生简编。
客来聊与乐,客去自复眠。
徜徉永今夕,庶以全吾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细雨停止,空气清新,高大的树林中传来蝉鸣。诗人独自安坐,享受着孤独的安宁,房间里静谧而舒适,周围有书籍相伴。微风轻拂窗棂,带来一丝凉意,令人感到舒适。客人来时可以一起分享欢乐,客人离去后自己又能沉沉入睡。诗人悠然自得地徜徉在这宁静的今夜,希望能尽情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与自在。

注释

  • 时雨:指时节性的小雨。
  • :停止。
  • 氛翳:指笼罩的阴霾。
  • 高林:高大的树林。
  • :蝉鸣的声音。
  • 端居:安静地坐着。
  • :满足。
  • 孤尚:独处的高雅情趣。
  • 图书:书籍。
  • 静当轩:静谧地待在窗前。
  • 凉飔:凉风。
  • 薄棂户:细薄的窗棂。
  • 微爽:轻微的凉爽。
  • 生简编:让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到舒适。
  • 聊与乐:随便享乐。
  • 自复眠:自己再入睡。
  • 徜徉:徜徉、漫步。
  • 庶以:希望能够。
  • 全吾天:全然享受自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矩,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自然的美丽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或傍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家,感受到自然与人际关系的和谐。背景中可能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宁致陶幽怀》是一首充满宁静与自我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孤独的欣赏。诗的开头,细雨停止,清新的空气与高林中的蝉鸣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端居惬孤尚,图书静当轩”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安坐在窗前,与书为伴的宁静时光,流露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满足。诗人享受着这种独处的高雅情趣,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随着“客来聊与乐,客去自复眠”的转折,诗人表明了与朋友相聚的乐趣与独处的自在,表现出一种人际关系的随意与自然。最后一句“庶以全吾天”,是对生活的期待,渴望在这种宁静的状态中充分体验生活的每一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珍惜。

整首诗意象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自我内心的深刻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雨息氛翳:细雨停了,阴霾消散,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高林嘒风蝉:高大的树林中,蝉鸣声响,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
  3. 端居惬孤尚:安静地坐着,享受着孤独的高雅情趣。
  4. 图书静当轩:在窗前静静地读书,享受宁静的时光。
  5. 凉飔薄棂户:微风轻轻拂过窗棂,带来丝丝凉意。
  6. 微爽生简编:这种凉爽让人感到舒适。
  7. 客来聊与乐:客人来时可以一起享乐。
  8. 客去自复眠:客人离去后,自己又能安心入睡。
  9. 徜徉永今夕:在这宁静的夜晚悠然徜徉。
  10. 庶以全吾天:希望能完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高林嘒风蝉”来描绘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对仗:如“客来聊与乐,客去自复眠”,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安静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清新与洗净。
  • :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与生机。
  • :生命的象征,暗示着夏天的到来。
  • :知识与智慧的象征,体现出读书的乐趣。
  • :流动与变化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对孤独的赞美
    C. 对他人的依赖

  2. “客来聊与乐,客去自复眠”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客人来时很开心,离去后感到孤单
    B. 客人来时可以一起享乐,离去后自己又能入睡
    C. 客人来时不想走

  3. 诗中用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雨和风
    B. 山和河
    C. 花和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独处的热爱。
  • 王维《鹿柴》: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文矩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隐逸生活的美好,但文矩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