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45:08

枕帐依依残梦,斋房忽忽馀酲。

薄衣团扇绕阶行。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

檐雨为谁凝咽,林花似我飘零。

微吟休作断肠声。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一
作者: 陈克 〔宋代〕

枕帐依依残梦,斋房忽忽馀酲。
薄衣团扇绕阶行。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

檐雨为谁凝咽,林花似我飘零。
微吟休作断肠声。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晨起时的感受。他睡眼朦胧,仍留恋于梦中,斋房内的气息让人感到有些醉意。身穿薄衣,手握团扇,在院子里闲逛。曲折的栏杆旁边,幽静的树木已满是青葱的绿荫。

屋檐下的雨滴似乎在为谁而流淌,林中的花儿就像我一样在悄然飘零。我轻声吟唱,不愿发出悲伤的声音。那流莺在枝头百转千回,似乎在诉说着此时此刻的情感。

注释:

  1. 枕帐:指床前的帷帐。
  2.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3. 斋房:指清静的房间,常用来修身养性。
  4. 馀酲:指饮酒后残留的醉意。
  5. 薄衣:轻薄的衣服。
  6. 曲阑:弯曲的栏杆。
  7. 凝咽:指雨滴似乎在悲伤地流淌。
  8. 飘零:形容花瓣或物体随风飘散、落下。
  9. 微吟:轻声吟唱。
  10. 断肠声:形容极度悲伤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字子文,号应和,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通过描写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头几句用“残梦”和“余酲”描绘了诗人刚醒来的状态,透露出一种微醺的淡淡忧伤。接下来的“薄衣团扇绕阶行”则表现了诗人悠闲的晨起情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中“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清新、惬意的感觉。而“檐雨为谁凝咽,林花似我飘零”则转向内心的伤感,诗人以雨和花的飘零象征自己的孤独与哀愁,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的“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则以流莺的歌声回应了前面的情感,流莺的婉转歌唱似乎在诉说着诗人此时的心情,形成一种和谐的音景。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枕帐依依残梦:诗人仍留恋着梦境,描绘出一种温柔的睡意。
  2. 斋房忽忽馀酲:斋房中的气息让人感到醉意,表示一种轻松的状态。
  3. 薄衣团扇绕阶行:诗人身着轻衣,手持团扇,悠然自得地在院子里走动。
  4.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描写环境的美好,阐释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5. 檐雨为谁凝咽:感慨雨水的流淌,似乎为某种无奈的情感而流。
  6. 林花似我飘零:花瓣的飘落象征着自己的孤独与失落。
  7. 微吟休作断肠声:希望吟唱的声音不带悲伤,反映诗人对情感的控制。
  8.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流莺的歌声传达了此刻的情感,形成自然与情感的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檐雨为谁凝咽”,通过雨水传达情感。
  • 拟人:流莺的歌声被赋予了表达情感的能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晨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残梦: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与留恋。
  2. 薄衣: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3. 幽树:代表自然的静谧与美好。
  4. 檐雨:象征着忧伤与无奈。
  5. 林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6. 流莺:代表自然的声音与情感的传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衣团扇绕阶行”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诗人感到寒冷
    • B. 诗人悠闲自在
    • C. 诗人心情低落
    • D. 诗人正在工作
  2. “檐雨为谁凝咽”中“凝咽”的意思是: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兴奋
    • D. 平静
  3. 诗人想通过“流莺百啭”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个人的孤独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系列其他作品,如李清照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克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庐山谣》,两首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慨,但在情感基调上,前者更加柔和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典诗词的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