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律师院
朱庆馀 〔唐代〕
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
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
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
闲看种来树,已觉与身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律师院的环境,粉墙通向莲花的小径,坐着小船不会迷路。芦苇的声音从枕头上飘来,湖水的颜色映满了窗户的西边。只看到修行的苦楚,谁会去论及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呢?闲暇时看着自己种下的树,已经感到与自己的身心融为一体。
注释:
- 粉壁:粉刷的墙壁,象征清新雅致的环境。
- 莲径:指通往莲花的路径,常与高雅、洁净相联系。
- 扁舟:小船,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苇声:芦苇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自然感。
- 夏腊:夏季和腊月,象征一年四季的变化。
- 修行苦:指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
- 与身齐:指自我与种植的树木心灵相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表达与佛教修行的理念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修行苦”一句,反映出对修行过程中的艰辛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职于官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时,反映了他在繁忙官场之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赠律师院》以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修行的思考。开头两句“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描绘出一种静谧优雅的环境,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安宁。用“扁舟”这一意象暗示了生活的轻松自在,诗人似乎在渴望一种不被世俗牵绊的状态。
接下来的“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声音和景色的渗透,仿佛在描绘一个梦幻般的场景,令人沉醉。然后,“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指出了修行的艰辛,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仿佛在说:无论是夏季的炎热,还是冬季的寒冷,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与成长。
最后一句“闲看种来树,已觉与身齐”则是全诗的升华,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享受着与自己种植的树木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合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粉壁通莲径”:清新雅致的环境引导人走向宁静。
- “扁舟到不迷”: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苇声过枕上”:自然的声音让人放松。
- “湖色满窗西”: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宁静感。
- “但见修行苦”:强调修行过程的艰辛。
- “谁论夏腊低”:指代世俗的烦恼不重要。
- “闲看种来树”:描绘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已觉与身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如“修行苦”与“夏腊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 比喻手法,如“扁舟”象征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修行过程中苦难的接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 粉壁:象征清新、雅致的环境。
- 莲径:象征着高雅和纯洁的生活方式。
- 扁舟:象征轻松自在,逃避世俗的生活。
- 苇声: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和安慰。
- 湖色:自然美景的体现,象征内心的宁静。
- 修行:象征内心追求与成长的过程。
- 种来树: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粉壁”象征什么?
- A. 破旧
- B. 清新雅致
- C. 冷漠
-
诗人通过“扁舟”这一意象想表达什么?
- A. 尴尬
- B. 自在轻松
- C. 忧虑
-
“修行苦”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修行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逃避
- C. 接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的恬静与修行的意境,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孟浩然的《春晓》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强调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朱庆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