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五首。石子松》

时间: 2025-01-17 08:31:57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

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

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
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
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白话文翻译:

在青色的岩石下,盘石上长出了松树。冬天和春天没有什么不同的颜色,清晨和傍晚都有阵阵清风。那五根鬣毛是谁来采摘的呢?想起西山的那两个老童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盘石:形容石头盘旋而出,或指被岩石围绕的地方。
  • :松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与长寿。
  • 异色:不同的颜色,这里指冬春景色的相似。
  • 五鬣:指松树上的五根鬣毛,可能是象征物或具体的松树特征。
  • 西山:指代某个地方,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 两童:可能指两位年长的少年或童子,象征纯真和简单的生活。

典故解析:
“西山旧两童”可能引自古代诗文中对隐士或清闲生活的描绘,常见于道教文化中,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选择通过描写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杂咏五首·石子松》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全诗前两句描绘了松树在岩石间生长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松树都保持着一种恒定的色彩,这种不变的特质象征着稳定与永恒的价值,给人以安慰和力量。

后两句“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则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谁来采摘这自然的馈赠?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思考,更是对精神的追求。西山的两童,可能是隐士的象征,让人联想到追求简朴生活的理想。这种理想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唐代文化中对道家隐逸思想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韵味,情感上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盘石青岩下:描绘出松树生长的环境,青色的岩石暗示着自然的美丽和坚固。
  • 松生盘石中:强调松树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存和顽强。
  • 冬春无异色:表现出季节的变换对松树的影响微乎其微,象征着恒久的生命力。
  • 朝暮有清风:清晨和傍晚的微风传递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的和谐。
  • 五鬣何人采:引发对自然馈赠的思考,谁在享受这些美好。
  • 西山旧两童: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向往简单、纯真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隐喻人生态度。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了简朴生活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长寿。
  • 盘石:代表着坚固与不屈的精神。
  • 清风: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象征什么?
    A. 坚韧与长寿
    B. 脆弱与短暂
    C. 美丽与华丽
    D. 忧伤与痛苦

  2. “冬春无异色”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季节的变化
    B. 对生命的恒久感慨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冬天的厌恶

  3. “西山旧两童”可能暗指什么?
    A. 两位隐士
    B. 两个孩子
    C. 两位诗人
    D. 两位商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储光羲的《石子松》和王之涣的《登高》,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后者则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和渺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储光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