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归云·闺怨》
时间: 2025-01-06 12:0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
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
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
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她的丈夫出征多年,家里如浮萍般漂泊。他离去后没有消息,岁月一天天更替。夜晚在月下,她愁苦地听到砧板和杵声,感受到寒雁南飞的孤寂。她孤独地在凤帐中入睡,心灵的梦境也因思念而扑腾不已。想起丈夫的薄情,心中更是无奈。谁能为我传递书信,倾诉我的衷肠?我倚窗无言,泪水悄然流下,默默祝愿他安好。在无奈的境地中,香炉里的香火已尽,又添了新的香火。
注释:
- 征夫:出征的丈夫。
- 萍寄他邦: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砧杵:砧板和杵,传达家务声。
- 寒雁南行:寒冷的雁群向南飞,象征离别。
- 鸾帐:用以形容温柔的寝帐,寓意孤独。
- 三光:指日月星,象征光明和希望。
- 一炉香尽:指香火的消逝,象征思念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作者为佚名,处于唐代。唐代是中国诗歌的繁荣时期,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中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无奈,典型地展现了闺怨的主题。诗人在这种情感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凤归云·闺怨》是一首深情的闺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性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征夫数载”引入,直接点出主题,让人感受到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情感积淀。作者通过“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将思念与孤独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在情感的表现上,诗中用“孤眠鸾帐里”表现了女性的孤独,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的共鸣。而“倚牅无言垂血泪”则是情感的高潮,展现了她心中无奈的悲伤与深切的思念。最后“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这一句则是对情感的升华,尽管香火消逝,但思念的情感依然在延续,反映了对爱的执念与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夫数载:丈夫远征多载,反映了时间的漫长。
- 萍寄他邦:寓意居无定处,心中漂泊。
- 去便无消息:丈夫离去后,音信全无,愁苦加深。
- 累换星霜:时间在不断变化,岁月无情。
- 月下愁听砧杵起:夜晚月光下,听到家务声,更加思念。
- 寒雁南行:寒冷的雁群飞往南方,象征离别的孤独。
- 孤眠鸾帐里:独自一人在华丽的寝帐中入睡,形容孤独。
- 枉劳魂梦,夜夜飞扬:思念之情在夜间梦中不断回旋。
-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想起丈夫的薄情,心中更感无奈。
- 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求谁为我传信,倾诉心中情感。
- 倚牅无言垂血泪:静静倚靠窗边,泪水流下。
- 暗祝三光:默默祝愿丈夫平安,祈求光明。
- 万般无奈处:面对无奈的境地,感叹无助。
- 一炉香尽,又更添香:尽管香火已尽,思念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萍寄他邦”寓意漂泊不定。
- 拟人:如“寒雁南行”使雁群具有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如前后句的呼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女性在面对丈夫远行时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夫:象征远行的爱人,带来思念。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寒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香: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征夫”指的是谁?
- A. 妻子
- B. 丈夫
- C. 朋友
- D. 父亲
- 答案:B
-
“寒雁南行”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离别
- C. 春天
- D. 喜悦
- 答案:B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安宁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将《凤归云·闺怨》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女性的思念与孤独,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慨,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渗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