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古愁三首》
时间: 2024-09-24 14:2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西海来,直渡洞庭水。
翛翛木叶下,白浪连天起。
蘅兰委皓雪,百草一时死。
摧残负志人,感叹何穷已。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
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万古一双魂,飘飘在烟雨。
白话文翻译
凉风从西海吹来,直渡过洞庭湖的水面。
树叶在空中飘落,白浪在天际翻起。
兰花像白雪一样凋零,百草在这一时节全都枯死。
摧残了那些志向远大的人的理想,感叹声何其无穷无尽。
曾经我在云梦之地看见过美好,穷秋时节经过汨罗江。
灵均(屈原)终究不再回归,怨恨的气息化作微波荡漾。
在古老的祠堂奠上桂香,朦胧的身影走入幽静的荫蔽。
夕阳洒在潇湘之上,凄凉的声音吟唱着《九歌》。
南方的云彩为重华(王昭君)哭泣,水中埋葬了悲伤的二女。
天边的黛色山影,白骨迷失在此处。
朦胧的波上弦乐声响起,清夜降落在北渚。
万古以来一双孤魂,漂浮在烟雨之中。
注释
- 凉风:凉爽的风,象征秋天的到来。
- 直渡洞庭水:意思是风直接越过洞庭湖。
- 翛翛:轻轻飘落的样子,形容树叶。
- 蘅兰:一种芳香的植物,这里用来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
- 摧残负志人:指那些有理想抱负的人遭到打击和折磨。
- 灵均:指屈原,表达对其不返的哀伤。
-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拜与对故人的哀思。
- 重华:指王昭君,寓意美丽与悲剧。
- 白骨:象征死亡与遗忘,反映历史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及人生感悟,常常体现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湖中古愁三首》创作于李群玉晚年,彼时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沉重思考交织在一起,诗中渗透着对故国与故人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失落。
诗歌鉴赏
李群玉的《湖中古愁三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历史的深刻反思。从开篇的“凉风西海来”到末尾的“万古一双魂”,诗人用冷冽的秋风和泛滥的白浪来映衬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每一句都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尤其是“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一语,令人感受到屈原的绝望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重华”与“二女”,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相结合,表现出对美人命运的同情与悲伤。整首诗气氛凄凉,意象交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历史和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沉思。李群玉的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风西海来”:凉风自西海而来,暗示了秋天的到来。
- “直渡洞庭水”:风轻易地越过了洞庭湖,象征着一种无阻的自由。
- “翛翛木叶下”:树叶轻轻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白浪连天起”:波浪翻滚,与天相接,表现出自然的壮阔。
- “蘅兰委皓雪”:兰花凋零,像白雪一样,暗示美好的事物消逝。
- “百草一时死”:草木在秋天的影响下纷纷枯死,象征生命的无常。
- “摧残负志人”:描绘了有理想的人受到打击的痛苦。
- “感叹何穷已”:无尽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兰花比作白雪,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白浪连天起”与“翛翛木叶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人生、理想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传递出一种悲凉而又哲理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秋天与凋零。
- 木叶: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白浪: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无情。
- 蘅兰:象征美好与消逝。
- 古祠: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 魂:象征着人类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群玉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泪落潇湘”中“潇湘”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南
- B. 四川
- C. 广东
答案
- B. 唐代
- C. 屈原
- A. 湖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群玉的《湖中古愁三首》与屈原的《离骚》,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历史的思考。李群玉的语言更为简练而富有音韵美,而屈原则更为情感深邃且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群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