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白话文翻译
从小我就生长在深草丛中,如今渐渐意识到自己将要出人头地。时人对我并不识别,等到我飞升云端时,才知道我有多么卓越。
注释
- 刺头:指小松树的幼苗,象征着青涩与弱小。
- 蓬蒿:指杂草,暗喻环境的艰苦。
- 凌云木: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 始道高:指当人们看到树木长高时,才意识到其卓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47年-约904年),字季才,号松隐,唐代诗人,生于江南,生活在动荡的晚唐时期。他以写景抒怀、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同时也有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其诗常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的青年时期,表达了他在艰难环境中成长的经历与对未来的希望。正值唐朝衰落,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冷落与不识,但内心依然渴望飞向高远的理想。
诗歌鉴赏
《小松》通过“小松”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从幼小的松树成长为高大树木的过程,暗喻了他在艰难环境中奋发向上的决心与希望。诗中“自小刺头深草里”展现出松树生长的艰辛,生长的环境充满了杂草,这里象征着社会的冷漠与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象征着他内心的觉醒与自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一句,表达了世人对他潜力的无视,只有在他成功后才会认同他的价值。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信心,也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颇具讽刺意味。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身成长的自豪感,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越平凡、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小刺头深草里:我从小就在深深的草丛中成长,暗示环境的艰苦与艰难。
- 而今渐觉出蓬蒿:现在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将要脱颖而出。
- 时人不识凌云木:当今的人们并不理解我像高大的树木一样的潜力。
- 直待凌云始道高:等到我飞升至云端时,才会有人知道我的伟大与高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小松树,形象地表现出青涩与成长。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认同的思考,传达出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松:象征青涩与潜力。
- 深草:象征艰难的生存环境。
- 凌云木: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松”象征什么?
- A. 青涩与潜力
- B. 失败与无奈
- C. 财富与地位
- D. 忧伤与孤独
-
诗中提到的“凌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远的理想
- C. 低矮的灌木
- D. 一种云彩
-
诗人认为人们何时才会认识到他的才能?
- A. 永远不会
- B. 只有在他成功之后
- C. 现在就会
- D. 只有在他失败之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追求理想与壮志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人生的短暂与应有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荀鹤《小松》与王之涣《登鹳雀楼》在主题上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但杜荀鹤更注重个人成长的艰辛,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豪情壮志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