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

时间: 2025-01-14 21:02:47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白话文翻译:

泾溪的石头险峻,行人都小心谨慎,
一年到头都没听说过有人被倾覆。
然而在那平坦的水流无石的地方,
却时常听说有人沉沦。

注释:

  • 泾溪:指泾河的溪流,特指其流域的水流。
  • 石险:石头陡峭险峻,行走时要特别小心。
  • 倾覆:指翻倒、倾覆,常用来形容船只或人掉落水中。
  • 平流:平坦流动的水流。
  • 沉沦:指沉入水中,失去生命或失去方向。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沉沦”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述悲惨的遭遇,尤其是在水边或与水有关的情境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常常象征着变化和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约933年),字少陵,号白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在山水间游历时,可能受到泾溪流域的自然环境影响,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情境,既有对险境的警惕,也有对平静表面下潜在危险的深刻警觉。

诗歌鉴赏:

《泾溪》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通过对泾溪险象环生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深刻道理。首句“泾溪石险人兢慎”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危险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行人在溪边行走时的谨慎和不安。接下来一句“终岁不闻倾覆人”则意外地传达出一种安全感,似乎在告诉读者这种小心谨慎是有效的。反转在第三句“却是平流无石处”中展现出来,平静的水流虽然没有石头,却暗示着潜在的危险,常常有人在这种表面平静的水域中沉沦。最后一句“时时闻说有沉沦”则是对这种危险的警示,表明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实际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转的手法,深入探讨了安全与危险、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泾溪石险人兢慎”:泾溪的石头险峻,行人需谨慎小心。
    2. “终岁不闻倾覆人”:一年四季都未听说有人翻入水中。
    3. “却是平流无石处”:但在那平坦的水流中,没有石头。
    4. “时时闻说有沉沦”:却时常听说有人沉入水中。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险”和“平”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突显潜在危险。
    • 反转:表面安全的地方隐含着风险,增强了诗的警示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中潜在危险的警示,即使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我们也需保持警惕,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安全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泾溪: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阻碍与险境。
  • 石险:代表着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必须小心应对的挑战。
  • 平流:象征着表面平静的生活,暗含潜在的风险。
  • 沉沦:象征着在意外情况下的失败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溪流是哪条? A. 长江
    B. 泾溪
    C. 黄河

  2. 诗中“沉沦”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 上岸
    B. 沉入水中
    C. 浮在水面

  3. 诗中提到的行人在水边的心态是怎样的? A. 无所畏惧
    B. 小心谨慎
    C. 轻松自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的《登高》与杜荀鹤的《泾溪》,两者都反映了人生的艰难,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沉重感,而杜荀鹤则集中在个人内心的警觉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