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五首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0:37:32

揭旌蘅阪,弭盖昆丘。

砺齿石林,洗耳沧洲。

仰瞩归云,俯鉴川流。

从彼物化,操我虚舟。

冥心大壑,超然神游。

是谓维何,列子好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揭旌蘅阪,弭盖昆丘。
砺齿石林,洗耳沧洲。
仰瞩归云,俯鉴川流。
从彼物化,操我虚舟。
冥心大壑,超然神游。
是谓维何,列子好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自然景观中的情感体验。诗人以“揭旌蘅阪”开篇,意指在草木葱茏的坡地上展开帆,象征着追求和探索。接着“弭盖昆丘”则是隐喻着平静的心态。接下来的“砺齿石林”意味着在石林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而“洗耳沧洲”则表达了洗净耳朵,倾听自然的声音。

“仰瞩归云,俯鉴川流”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的云朵,同时俯视流淌的河水,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从彼物化,操我虚舟”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虽然身处其中,但内心保持着一艘虚幻的船只,象征着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冥心大壑,超然神游”强调了心灵的深邃和渊博,超然脱俗的境界。最后一句“是谓维何,列子好仇”提到“列子”,这是对道家哲学的引述,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注释:

  • 揭旌:张开旗帜,象征着开始或追求。
  • 弭盖:放下遮盖,隐喻放下顾虑。
  • 昆丘:指高大的丘陵。
  • 砺齿石林:在石林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 洗耳:洗净耳朵,象征倾听自然。
  • 归云:回归的云彩,寓意思绪的飞扬。
  • 川流:指流动的河水,象征时间和生命的流逝。
  • 虚舟:象征自由和独立的心灵状态。
  • 冥心:深邃的心境。
  • 列子:指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列子,提及其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楠,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歌和艺术氛围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和哲理为主题,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杂兴五首》系列因其独特的审美和思想深度而受到关注。此诗作于诗人游历自然之际,意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哲学思想。通过“揭旌”、“仰瞩”等意象,诗人将内心的探索与自然的壮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的结构严谨,前两句描绘自然景观,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而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哲学思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在静谧中体悟人生的真谛,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揭旌蘅阪:开帆于草木茂盛的坡地,象征探索和追求。
  • 弭盖昆丘:放下遮盖于高丘之上,隐喻心灵的宁静。
  • 砺齿石林:在石林中磨练意志,象征坚韧不拔。
  • 洗耳沧洲:倾听自然的声音,洗净心灵的尘埃。
  • 仰瞩归云:仰望归来的云彩,寓意思绪的飞扬。
  • 俯鉴川流:俯视流动的河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从彼物化:从自然的变化中,感悟生命的哲理。
  • 操我虚舟:保持内心的自由,象征独立的精神。
  • 冥心大壑:深邃的心灵,如同大壑一般广阔。
  • 超然神游:超然于世外,心灵自由游荡。
  • 是谓维何:这是何种境界,发问引导思考。
  • 列子好仇:提及列子的哲学思想,反映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心灵的状态,如“虚舟”象征自由。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意蕴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追求和信念。
  • 昆丘:象征高远的理想。
  • 石林:代表磨砺和坚韧。
  • 沧洲:象征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洗涤。
  • 川流:象征时间和生命的流动。
  • 虚舟:象征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揭旌”的意思是什么?

    • A. 张开旗帜
    • B. 收起旗帜
    • C. 换上新装
    • D. 远离乡土
  2. “冥心大壑”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

    • A. 浅薄
    • B. 深邃
    • C. 混乱
    •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列子”是指哪个哲学流派的代表?

    • A. 儒家
    • B. 道家
    • C. 墨家
    • D. 法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与《杂兴五首 其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上有所不同。杜甫的《登高》更为沉重,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而卢楠的诗则显得更为超然,关注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指南》
  • 《道家思想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