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入犬羊群,城寒雉堞曛。
居人只尚武,过客谩投文。
马怯奔浑水,雕沈莽苍云。
沙田积蒿艾,竟夕见烧焚。
白话文翻译:
道路通向狗羊成群的地方,城堡在寒冷的黄昏中显得格外萧瑟。
当地的人们只懂得武力,过路的行人随意抒写文章。
马儿害怕在混浊的水中奔跑,雕鸮在苍茫的云雾中沉没。
沙田里满是蒿草,直到晚上才见到火焚烧的景象。
注释:
- 犬羊群:指养犬和羊的地方,象征着乡村的宁静和自然。
- 城寒:指城镇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冷清。
- 雉堞:雉是野鸡,堞是城墙,指围墙上的野鸡。
- 尚武:指重视武力,强调战争和武力的文化。
- 谩投文:随意地写文章,表现出对文学的不重视。
- 马怯:马儿因恐惧而不敢奔跑。
- 雕沈:雕是鸟类,形容在云层中的沉没,暗示孤独和失落。
- 沙田积蒿艾:沙田中长满了蒿草和艾草,象征荒芜。
- 烧焚:指焚烧的动作,表现出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风格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一个寒冷的傍晚,诗人经过一片荒凉的乡村,目睹了当地人对武力的崇尚和对文化的忽视,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晚次临泾》是一首描绘边境寒冷景象的诗作,喻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冷清、荒凉的乡村景象。诗的开头“路入犬羊群”描绘出路旁的景象,暗示着乡村的宁静与平静。然而,“城寒雉堞曛”则揭示出城镇的冷清和萧条,给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在对比居人和过客的行为时,诗人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的现实。居人“只尚武”,说明当地人对武力的崇尚,而过客“谩投文”则显示出他们对文化的轻视和不屑,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冷落和对战争的热衷。
接下来的意象中,马的“怯”与雕的“沈”则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奈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一句“沙田积蒿艾,竟夕见烧焚”则以强烈的画面感,表现出自然的荒凉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示了复杂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入犬羊群”:描绘了路的尽头是一片宁静的乡村,暗示自然的和谐。
- “城寒雉堞曛”:展现了城镇的冷清,强调了人们的孤独感。
- “居人只尚武”:对比了居住者对武力的崇尚,表达对和平文化的渴望。
- “过客谩投文”:揭示了过客对文学的随意态度,反映出社会对文化的忽视。
- “马怯奔浑水”:表现了动物的无助,暗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雕沈莽苍云”:象征着孤独与失落,强调了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
- “沙田积蒿艾”:描绘出荒凉的田地,象征着社会的衰败。
- “竟夕见烧焚”:最后的焚烧象征着生存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破坏。
-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比喻(如“马怯”、“雕沈”)、对仗(如“城寒雉堞曛”对“沙田积蒿艾”)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反映了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无奈与孤独,呼唤对文化和和平的重视。
意象分析:
- 犬羊:象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城寒: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萧条。
- 马怯:象征自然界的无助。
- 雕沈:暗示生命的渺小和孤独。
- 沙田积蒿艾:表现出社会的荒凉和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犬羊群”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谐的乡村生活
- B. 战争的残酷
- C. 文人的失落
-
“居人只尚武”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对文学的重视
- B. 对武力的崇尚
- C. 对和平的渴望
-
“竟夕见烧焚”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生存的艰辛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展现出对社会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和凋零,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晚次临泾》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文网》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