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返照半入江,林樾带暝色。
阳乌西岭奔,群动亦将息。
钟声隐翠微,渔火见昏黑。
民力耕鉴馀,相忘乎帝力。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晖照射到江面上,树林的轮廓也染上了暮色。西边的太阳像乌鸦一样急匆匆地落下,万物也开始趋于安静。山间隐隐传来钟声,渔火在昏暗中闪烁。百姓辛勤耕作,似乎忘记了帝王的权力。
注释:
字词注释:
- 返照:指夕阳的余晖。
- 林樾:树木的阴影。
- 暝色:傍晚的色彩,暮色。
- 阳乌:指太阳的形象,带有急促的意象。
- 群动:万物活动,众生。
- 隐翠微:隐隐约约的青山。
- 渔火:渔民夜间出海时点燃的灯火。
- 民力:民众的力量或劳作。
- 耕鉴馀:指农业耕作的成果。
- 帝力:指统治者的权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民的辛劳,反映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宅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民生为题材,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题县八景 其二 仓冈夕照》创作于明代,正值农业发展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农民的辛勤,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诗歌鉴赏:
《仓冈夕照》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民众生活的诗,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首句“返照半入江”,描绘出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林樾带暝色”,则让人感受到黄昏时分树林的静谧与深邃,仿佛在诉说着白天的喧嚣已然结束,夜晚的安宁即将来临。
“阳乌西岭奔”一句,利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太阳比作一只急匆匆的乌鸦,增强了夕阳西下的紧迫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白天的结束。而“群动亦将息”,则传达出在这个时刻,自然界的生灵们也都开始归于宁静,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接下来的“钟声隐翠微”,钟声的隐约传来,仿佛把人们带入了思考的境界,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一句“民力耕鉴馀,相忘乎帝力”,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对统治者权力的淡漠,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对生活、自然与社会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间百态的敏锐观察与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返照半入江:夕阳的余光照射到江面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林樾带暝色:树林的影子融入了昏暗的色彩,体现出黄昏的氛围。
- 阳乌西岭奔:太阳像乌鸦一样急速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群动亦将息:一切生物都开始趋于安静,体现出自然界的和谐。
- 钟声隐翠微:山中钟声隐隐传来,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渔火见昏黑:渔民的火光在黑暗中闪烁,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民力耕鉴馀:农民的辛勤耕作,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 相忘乎帝力:强调百姓的务实生活与对权力的淡漠,反映了社会现实。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阳乌西岭奔”,将太阳比作乌鸦,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钟声隐翠微,渔火见昏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对称美。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对自然的欣赏,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江面:代表着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流动。
- 树林:象征着生命的宁静与深邃。
- 钟声:象征着思考与反思的声音。
- 渔火:代表着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阳乌西岭奔”用来比喻什么? A. 太阳的落下
B. 乌鸦的飞行
C. 江水的流动
D. 夜晚的来临 -
“钟声隐翠微”中“隐”字的含义是: A. 显露
B. 隐约
C. 静止
D. 回响 -
诗中强调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皇权的力量
C. 民众的辛勤生活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题临安邸》 by 林升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仓冈夕照》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早春》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仓冈夕照》则聚焦于黄昏的宁静与生活的现实。
- 《题临安邸》则通过对城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与本诗的自然景观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