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腾山欲重,雨过树如新。
细路多行虎,荒村不见人。
游丝悬落日,小草乱青春。
何处论知己?过从白鸟亲。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山峦显得更加雄伟,雨后树木焕然一新。
小路上常有虎行走,荒村中却不见一个人影。
游丝飘荡在落日的余晖中,小草在风中显得有些混乱,似乎在诉说青春的无常。
在哪里才能谈论知己呢?倒是那白鸟与我更显亲近。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腾山欲重:云雾弥漫,山显得更为厚重。
- 雨过树如新:雨后树木显得格外鲜亮。
- 细路多行虎:小路上常有老虎出没,暗示荒凉与危险。
- 荒村不见人:荒废的村庄中没有人影,显得孤寂。
- 游丝悬落日:细丝在夕阳下摇曳,描绘出宁静的景象。
- 小草乱青春:小草在微风中随意摇摆,比喻青春的迷乱。
- 何处论知己?:在如此孤寂的环境下,何处能谈知己之情?
- 过从白鸟亲:与白鸟的交往倒更显亲密。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知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以其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晚眺 其二》创作于王冕晚年,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王冕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眺 其二》是王冕晚期的一首佳作,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己的渴望。开头两句“云腾山欲重,雨过树如新”不仅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林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然而,接下来的“细路多行虎,荒村不见人”则突显出荒凉与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环境虽然自然美丽,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孤独。
“游丝悬落日,小草乱青春”两句,使用了“游丝”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随意而又流动的氛围,暗示着青春的无常与变化。最后两句“何处论知己?过从白鸟亲”,更是将孤独的主题推向高潮,诗人深感身边缺乏可以倾诉的知己,反而与白鸟的亲密更令他唏嘘不已。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自然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王冕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他在逆境中对人性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腾山欲重: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沉重的感觉。
- 雨过树如新:表现了雨水的滋润,使得树木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细路多行虎:暗示自然环境中潜藏的危险,增加了诗的悬念。
- 荒村不见人:突出环境的荒凉,增加了孤独感。
- 游丝悬落日:细丝的轻盈与落日的余辉形成对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小草乱青春:象征青春的迷茫与无序,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何处论知己?: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与失落。
- 过从白鸟亲:与白鸟的交往反而更让人感到温暖,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游丝”比喻青春的无常,营造出飘逸的感觉。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行数与意象之间形成对照,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知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幻与不定,暗示人生的无常。
- 山:象征坚韧与恒久,代表自然的伟大。
- 雨:象征滋润与生机,带来希望。
- 虎:象征危险与孤独,暗示环境的严酷。
- 白鸟:象征自由与清净,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雨过树如新”,这句的意思是:
A. 雨后的树木显得清新
B. 树木在雨中枯萎
C. 雨水对树木没有影响
D. 树木变得更加古老 -
“何处论知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知己的渴望与失落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
- 李白的《月下独酌》:体现了对知己的渴望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冕的《晚眺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自然景观与孤独感的结合,后者则通过饮酒表达与友人的寄托与情感。两者都表现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略具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王冕及其作品,也有助于增强对古诗词的整体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