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金乌海上翔,行来夹日酷于霜。庭前几个芭蕉叶,未到秋分一半黄。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的时候,金色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起,飞行过来时的光芒比霜冷得还要刺骨。庭前的几片芭蕉叶,还未到秋分就已经开始发黄了一半。
注释:
- 金乌:指太阳,古人称太阳为“金乌”。
- 夾日:形容太阳的光辉夹杂着飞来的光芒。
- 酷于霜:比霜还要冷,形容光辉的刺骨感。
- 芭蕉叶:芭蕉树的叶子,象征着温暖的季节。
- 秋分:指秋天的节气,通常是九月下旬。
典故解析:
“金乌”出自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十个太阳,称为“金乌”,后被后羿射下,留下一个。此处表现出太阳的冷峻和孤高。同时,芭蕉叶的变化也代表了时节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成廷圭,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精于诗文,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半金乌海上翔”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象着太阳的升起,金乌从海面升起的意象,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然而,紧随其后的“行来夹日酷于霜”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冽的刺骨感,似乎在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寒冷秋季。诗人将温暖的阳光与秋季的萧瑟对比,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接下来的“庭前几个芭蕉叶”则将视线转向身边的自然,芭蕉叶在季节交替时的变化,既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在“未到秋分一半黄”的句子中,诗人用简单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表现出一种对过去温暖时光的怀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秋季的萧瑟与人心的孤寂,既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半金乌海上翔:描绘了夜深时分,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行来夹日酷于霜:太阳的光辉刺骨,形容了即将到来的秋天的寒冷感。
- 庭前几个芭蕉叶:转向身边的自然景象,芭蕉叶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未到秋分一半黄:时间的流逝,芭蕉叶的变化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阳光的温暖与秋霜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金乌、芭蕉叶等意象寓意丰富,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在自然变迁中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金乌:象征光明与希望,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冷酷的现实。
- 芭蕉叶:象征温暖的夏季,随着季节变迁,叶子开始发黄,寓意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乌”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D. 风 -
诗中提到的“芭蕉叶”象征什么? A. 冷酷的秋天
B. 温暖的夏天
C. 寒冬的到来
D. 春天的生机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比
C. 比喻
D. 排比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但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人心的平和;而成廷圭的《和饶介之秋怀诗韵 其三》则更加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