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鹭
作者: 武衍 〔宋代〕
谁惊双鹭起苹汀,蹵裂玻瓈细有声。
飞入白云浑不辨,碧山横处忽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自然景象:谁让两只白鹭在苇塘中惊起,水面仿佛被细小的玻璃珠击裂,发出清脆的声音。它们飞入白云中,模糊不清,然而在碧色的山峦之间,忽然又显得分外清晰。
注释:
- 双鹭:指的是两只白鹭,象征着优雅与清丽。
- 苹汀:苇塘,水边长有水草的地方。
- 蹵裂:指水面被打破的状态,形容声响。
- 玻瓈:指玻璃,形容水面清澈如同玻璃一般。
- 飞入白云:白鹭飞入云中,意在表达它们的轻盈与自由。
- 碧山横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远处,形成鲜明的对比。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鹭”作为一种鸟类,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孤傲。古人常用白鹭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武衍,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喜欢游山玩水,寄情于自然。诗人在这一背景下,借景抒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双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中以“谁惊双鹭起苹汀”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双鹭的出现为全诗注入了生命力。接着,诗人用“蹵裂玻瓈细有声”描绘了水面因双鹭起飞而荡起涟漪,声音清脆,仿佛在提醒我们注意周围的细微变化。
“飞入白云浑不辨”则传达了双鹭飞翔时的轻盈与自由,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碧山横处忽分明”则是将视线从空中的白鹭转向远处的山峦,形成了空间的转换,表现了自然的广袤与宁静。整首诗情景交融,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水域,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惊双鹭起苹汀:开头以问句形式引入,营造出一种惊讶与好奇的氛围,瞬间引发读者对场景的想象。
- 蹵裂玻瓈细有声:在这里,诗人用“玻瓈”来形容水面,增加了意象的美感,同时“细有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细腻与动感。
- 飞入白云浑不辨:表现了鹭鸟的神秘与自由,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 碧山横处忽分明:最后一句则将目光转向远处,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暗示了自然界的深邃与丰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玻璃”,形象地表现出水的清澈。
- 对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双鹭:象征纯洁与优雅,代表着自然的生机。
- 苹汀:象征着自然的栖息地,表现了生生不息的生态。
- 白云:象征自由与渺小,反映出飞翔的境界。
- 碧山:象征稳定与永恒,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乌鸦
- B. 双鹭
- C. 燕子
-
“蹵裂玻瓈细有声”中“玻瓈”指什么?
- A. 瓷器
- B. 玻璃
- C. 水面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 A. 山水
- B. 沙漠
- C. 城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壮丽。
- 王维《鸟鸣涧》:与《双鹭》相似,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