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近红蕖曲水滨,全家罗袜起秋尘。
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白话文翻译:
我家靠近红莲花盛开的曲水边,家中人穿着罗袜,轻轻踏起秋天的尘土。
不要把越地的渔网千般编织,网住了西施就只会送给别人。
注释:
- 红蕖:红色的荷花,这里指的是夏季盛开的荷花。
- 曲水:指弯曲的河流,这里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 罗袜:用细腻的丝织物做的袜子,象征着温柔与雅致。
- 越客:指越地的人,越地古代以美丽的女子著称。
- 千丝网:形容编织得很细致的渔网。
- 西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象征美丽与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人代表之一。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风格多变,尤其擅长写情诗与咏物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李商隐在政治上受挫,生活困苦,常常寄情于山水、花鸟之中。此时,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描绘水乡的景色与越地的美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爱情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同时流露出对友情和爱情的思考。首句“家近红蕖曲水滨”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展现出了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而“全家罗袜起秋尘”则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场景的恬静与优雅。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渐渐转向对越地美人西施的联想,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则是对爱情的感慨与警惕,提醒人们在追逐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留心可能的失落与错失。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爱情和友情的独特见解,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近红蕖曲水滨:描述了诗人家乡的优美景致,红蕖(荷花)盛开在曲水旁,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景。
- 全家罗袜起秋尘:描绘了家庭成员穿着轻薄的罗袜在秋天的尘土中玩耍,表现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
- 莫将越客千丝网:劝告对方不要去追求越地的渔网,暗指追逐名利或美色的危险。
- 网得西施别赠人:即使捕获了西施这样的美人,也可能是赠予他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失落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事物比作西施,暗示追求美丽的同时可能带来的痛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思考,表达了李商隐对现实生活中爱情与友情的复杂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蕖:象征美好与纯净,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 曲水:代表着流动与生活的蜿蜒曲折,隐喻人生的变化。
- 西施:象征爱情的理想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不可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蕖”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 D. 兰花
-
填空题:诗中的“西施”象征着__和__。
-
判断题:李商隐的诗风格以豪放著称。(对/错)
答案:
- B
- 美丽,爱情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by 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与情感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思乡情感的经典之作。
诗词对比:
- 比较《寄成都高苗二从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李商隐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复杂性,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