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情绪。她化好妆后走出帘子,照着水面欣赏自己的美丽,然而她折花却不知要赠送给谁。春天的情感浓烈而迷人,春天的气息令人更加思念。愁苦的心情在杨柳下愈发明显,如同纷乱的柳丝一样难以理清。
注释: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 画眉:化妆,特别是画眉毛。
- 妆罢:化妆完成。
- 帘帷:窗帘。
- 照水空自爱:在水面上欣赏自己的美丽。
- 折花将遗谁:采花想要赠与谁。
- 春情多艳逸:春天的情感丰富多彩。
- 春意倍相思:春天的氛围让思念更加深切。
- 愁心极杨柳:愁苦的心情与杨柳相连。
- 一种乱如丝:情感如同乱丝一般,难以理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清幽的田园生活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意》创作于唐朝,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诗人常常借春天的美好象征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愁苦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春意》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更深层地触及了爱情和思念的主题。诗中以“佳人能画眉”开篇,直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化妆的女子仿佛是春天的化身,她的美丽与春日的景色相得益彰。然而,随着对春意的感受,诗人却又感到深深的惆怅,这种情感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在第二句“照水空自爱”中,女子在水中照见自己美丽的容颜,但她的美丽似乎是孤独的,因为后面“折花将遗谁”显示了她在美丽中孤独的心情,似乎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美好。接下来的“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春天的美丽和思念联系在一起,诗人用“愁心极杨柳”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愁苦的心情随着春日的美景愈加浓烈,最终以“一种乱如丝”结束,展现了情感的复杂和难以解开的状态。
整首诗从美丽的女子到春天的思念,再到内心的愁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次递进,成功地捕捉了春天这一时节的复杂情感,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人能画眉:描写女子的美丽,她能画眉,意味着她具有吸引力。
- 妆罢出帘帷:化妆完毕,走出窗帘,展现了她的优雅与自信。
- 照水空自爱:在水中照见自己的美丽,表现出她对自己形象的欣赏,似乎在自恋。
- 折花将遗谁:她采花却不知道要赠予谁,暗示她的孤独和无奈。
- 春情多艳逸:春天的情感丰富而多彩,充满魅力。
- 春意倍相思:春天的气息加深了思念的情感。
- 愁心极杨柳:愁苦的心情像杨柳一样,摇曳不定。
- 一种乱如丝: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如同乱丝一般,难以理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乱如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纠结与复杂。
- 拟人:通过“愁心极杨柳”,赋予杨柳以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 对仗:上下句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女子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愁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春天既是美好的象征,也是思念与愁苦的源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人: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春情:代表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杨柳:常与愁苦、思念相联系,表现内心的情感。
- 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但又与孤独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
诗中“佳人能画眉”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女子的自信
B. 女子的孤独
C. 女子的忧伤
D. 女子的懒惰 -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愁苦
C. 春天
D. 孤独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春意》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而后者则通过月色表现孤独的情感,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