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七赴西军
作者:孟浩然 〔唐代〕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白话文翻译
我观察那些非凡之人,他们在眼前却碌碌无为。
你怀有鸿鹄之志,却在书剑年华中蹉跎虚度。
一听到边疆的烽火动荡,立刻就想要争先恐后。
我也准备去京城,何时能把胜利的凯歌带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非常者:指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 碌碌:形容忙碌而没有成就。
- 鸿鹄志:比喻远大的志向,鸿鹄是一种大型鸟类,象征高远的志向。
- 蹉跎:形容光阴虚度。
- 烽动:指边疆的烽火,象征战争的爆发。
- 京国:指京城,通常指长安,古代的政治中心。
- 献凯:指献上胜利的凯旋之歌。
典故解析
“鸿鹄志”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用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古代文人常以鸿鹄喻志向,强调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送陈七赴西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国家频繁发生战争,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军旅。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激励,也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陈七的关切之情。开头二句“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直接指出了有才能的人却未能施展抱负的现状,暗含对陈七的担忧。接着,诗人提到陈七怀有鸿鹄之志,却在书剑年华中蹉跎,表明诗人对他理想的认可及对他虚度光阴的惋惜。接下来的“烽动”和“争先”则表明了外部局势的紧迫感,鼓励陈七投身西军,响应国家的号召。最后两句“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则暗示诗人自己也有志于报国,期待有朝一日能带回胜利的消息。整首诗在抒发友情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诗人观察身边的有才之士,却发现他们都在忙碌而无所作为,流露出对人才未能得到重用的无奈。
-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陈七怀有远大的抱负,但却在书斋中虚度光阴,令人感到惋惜。
-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一听到边疆烽火的消息,立刻就想要出征,表现出急迫的心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诗人自己也有志于前往京城,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带回胜利的消息,体现了对理想与责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鸿鹄”象征远大的理想,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激励对方勇敢追求理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及自身报国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鹄:象征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的局势。
- 书剑:代表文人的理想与追求,书写和剑术的结合象征着文武双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鸿鹄志”指的是什么?
A) 志向高远
B) 书法
C) 战争
答案:A -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意指什么?
A) 有才之人都很忙
B) 有才之人得到了重用
C) 有才之人都在闲逛
答案:A -
“余亦赴京国”中“京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长安
B) 洛阳
C) 杭州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维的山水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但孟浩然的诗更强调对时代的责任感,王维则更多反映个人情感。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唐代士人对于友情与理想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集,涵盖众多名篇。
- 《孟浩然诗选》:专门研究孟浩然的诗作,提供详细注解和分析。
- 《唐代诗人研究》:学术性著作,深入探讨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