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颂夷臣》

时间: 2025-01-04 10:53:12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白话文翻译

夷族的使者本是学习外来的东西,却仍然能善用唐代的文字。
我们本来就应该抛弃这些外来事物,何况是与夷族的使者有关的事情呢?
因此那些不学习的人,反而成了夷族使者的玩物。
因此那些依附于权贵的人,反而会被夷族使者所忌惮。
唉,中华文化的风气衰退,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注释

  • 夷师:指外族的使者,通常是指蛮夷民族的代表。
  • 学外:学习外来的事物。
  • 尚舍:抛弃或不重视。
  • 尸禄人:指依附于权贵、追求物质利益的人。
  • 华风:指中华文化的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鼎臣,号山人,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中期。他以诗、文、赋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敢于直言,常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进行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外族文化影响加深的时期,皮日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外来文化入侵的忧虑,以及对本国文化衰退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以夷族使者为引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复杂态度。诗中开篇便指出夷师的学习外来文化却能通晓唐文字,显示出外族的灵活与适应能力,暗含对本土文化保护不足的批判。接着,诗人通过“吾人本尚舍”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强调抛弃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反复使用“夷臣”一词,体现出诗人对外族使者的不屑与警惕。

在情感基调上,诗歌流露出忧虑与无奈,尤其是最后一句“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引发读者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深思。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使诗歌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认同的追求,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夷师本学外:外族使者本来就学习外来的文化。
  2. 仍善唐文字:然而他们却能很好地使用唐代的文字。
  3. 吾人本尚舍:我们应该抛弃这些外来的东西。
  4. 何况夷臣事:何况是与外族使者相关的事情呢?
  5. 所以不学者:因此那些不学习的人。
  6. 反为夷臣戏:反而成为外族使者的玩物。
  7. 所以尸禄人:因此那些依附权贵的人。
  8. 反为夷臣忌:反而会被外族使者所忌惮。
  9. 吁嗟华风衰:唉,中华文化的风气衰退。
  10. 何尝不由是: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夷族与唐文化的比较,突显文化的差异。
  • 反复:反复提及“夷臣”,加强了诗中对外族的警惕感。
  • 感叹:以“吁嗟”开头,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批判,对中华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文化认同的坚定追求。诗人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传承本土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师:代表外族文化,象征着外来影响。
  • 华风:象征中华文化的传统与风气,体现出文化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夷师指的是谁?

    • A. 中华文化的代表
    • B. 外族的使者
    • C. 唐代的士人
  2. 诗中提到“尸禄人”主要指的是?

    • A. 依附于权贵的人
    • B. 热爱文化的人
    • C. 外族的使者
  3. 诗人对夷族使者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警惕与批判
    • C. 忽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描写送别场景,体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颂夷臣》表现出的对外族文化的反思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