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度日病起不能饮诸友载酒集书楼偶赋见意》

时间: 2025-01-04 09:13:33

细雨东风泛晓烟,草痕青过竹篱边。

春当揆度灵均日,老及知非伯玉年。

病眼纷纭花似雾,吟怀跌宕酒如泉。

诸君有意留迂叟,拟买雷塘百亩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东风泛晓烟,草痕青过竹篱边。
春当揆度灵均日,老及知非伯玉年。
病眼纷纭花似雾,吟怀跌宕酒如泉。
诸君有意留迂叟,拟买雷塘百亩田。

白话文翻译:

细雨和东风轻拂,晨雾弥漫,草地的痕迹映衬在竹篱边。
春天里要衡量灵均的日子,自己年纪已老,明白与伯玉相比的不同。
因病眼模糊,花儿迷离得像雾一样,吟咏的心情起伏不定,酒如泉水般涌出。
诸位朋友有意留住我这个迂腐的老头,打算在雷塘买下百亩田地。

注释:

  • 泛晓烟:泛指晨雾,东风吹动,烟雾弥漫。
  • 草痕青:草地的痕迹是青色的,描绘春天的生机。
  • 灵均:指的是春天,来自古代诗歌中描述春天的词汇。
  • 伯玉:比喻智慧的象征,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贤人。
  • 纷纭:形容混乱、纷杂的样子。
  • 吟怀:吟咏的情怀,表达诗人的心情。
  • 迂叟:迂腐的老者,形容诗人的身份和处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字景升,号澄江,生于元代末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翥生病期间写成的,朋友们聚集在书楼载酒而来,诗人因病未能饮酒作乐,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因病而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细雨东风泛晓烟,草痕青过竹篱边”描绘了清晨细雨和东风的轻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年老而感慨,虽然春天来临,但自己却已不再年轻,心中感到一丝惆怅。诗中“病眼纷纭花似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因病而导致的视力模糊,花朵在眼中如同迷雾般模糊,这不仅反映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也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最后两句“诸君有意留迂叟,拟买雷塘百亩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身体虚弱,但心中仍有一份渴望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融自然景色与自我感受于一体,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与友谊之间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雨东风泛晓烟:细雨与东风交织,晨雾弥漫,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气息。
  2. 草痕青过竹篱边:春草嫩绿,留下痕迹,映衬在竹篱旁,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3. 春当揆度灵均日:在春天来临之际,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
  4. 老及知非伯玉年:年纪渐长,心中明白自己与年轻时的境遇已不同。
  5. 病眼纷纭花似雾:因病而眼目模糊,花儿在眼前似雾般迷离,反映出病痛的困扰。
  6. 吟怀跌宕酒如泉:吟咏的情怀起伏不定,酒如泉水般涌出,表达诗人的情感波动。
  7. 诸君有意留迂叟:朋友们想要留住这个老者,表现出对友谊的珍重。
  8. 拟买雷塘百亩田:计划在雷塘买下百亩田地,展现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花似雾”将花朵的模糊比作雾,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细雨东风”对“草痕青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性。

意象分析:

  • 细雨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 草痕青:代表生命的生长,象征着希望与青春。
  • 病眼:象征着诗人身体的虚弱,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
  • 酒如泉: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即便在病痛中也不忘享受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情绪主要是什么?
    A. 高兴
    B. 悲伤
    C. 惆怅
    D. 愤怒

  3. “细雨东风泛晓烟”中的“晓烟”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烟火
    B. 清晨的雾气
    C. 雨后的水汽
    D. 晚霞

答案:

  1. C. 春天
  2. C. 惆怅
  3. B. 清晨的雾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 《夜泊牛津》(李白):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春天,但多了对国事的忧虑,情感基调较为沉重。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雨的滋润,表现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与张翥的诗相比,更加侧重于自然的恩惠。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