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

时间: 2024-09-19 22:12:09

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

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

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

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意思解释

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

原文展示:

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
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
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
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白话文翻译:

在散木轩中有一位洒脱的高士,虽然外形像枯木,气质却苍老而清冷。
路旁的松树因误解而自得,社里的栎树却因不被重用而孤独。
梁栋无意中闲聊世事,山林中有地方可以长久栖息。
在宁静的碧窗前,忘却了世间的纷扰,终于领悟了《南华经》第四篇的道理。


注释:

  • 散木轩:指用散木搭建的凉亭,是一种隐逸的居所。
  • 散仙:指放荡不羁、追求自由的人,形象上受到了枯木的比喻。
  • 槁气苍然:槁木的气息,形容高士的苍老与淡泊。
  • 路松社栎:松树与栎树,分别代表自得与孤独的境地。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强调自然与无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高士形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洒脱高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开篇的“散木轩中一散仙”,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清幽的氛围,隐喻着这种高士生活的洒脱与与世无争。接着,诗人借用松与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命状态。松树的自得与栎树的孤独,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体的选择。

中间的“梁栋无心聊阅世”,则表现了对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最后一句“悟得南华第四篇”,更是点题,表明高士在宁静中得到了对道家思想的领悟,这种领悟不仅是对哲理的理解,更是对内心的宁静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示出一种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木轩中一散仙:描绘一位高士的形象,直接引入主题。
  2. 形虽如槁气苍然:用“槁”比喻高士的外貌,强调内心气质的苍老与清冷。
  3. 路松正自为明误:松树自得,暗示对世俗的误解。
  4. 社栎还因不用全:栎树孤独,暗示被忽视的状态。
  5. 梁栋无心聊阅世:无意中与世事交织,表达淡漠。
  6. 山林有地可长年:表现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7. 碧窗日静忘机事:静谧的环境下,忘却世俗烦恼。
  8. 悟得南华第四篇:最后,领悟道理,体现哲学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士比作“散仙”,表现出其洒脱与高远。
  • 对仗:如“路松”与“社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树与栎树的情感赋予,使自然元素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哲理的领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散木轩:隐喻隐逸与自由。
  • 散仙:象征洒脱与高洁之士。
  • 松树:自得与坚韧的象征。
  • 栎树:孤独与被忽视的象征。
  • 碧窗:宁静的生活环境,象征内心的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散木轩中的“散仙”主要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自由
    C. 追求财富
    D. 追求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南华第四篇”指的是哪部著作? A. 《道德经》
    B. 《南华经》
    C. 《庄子》
    D. 《论语》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翥 vs. 王维: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张翥更强调隐逸与哲理,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道家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