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 其一》

时间: 2025-01-08 02:51:40

儒冠不解明韬略。

底处是生涯、云门约。

垂端寄迹兵戈,蕙帐荒寒怨秋鹤。

岁暮且归来、情如昨。

故人几度传心,曾烦手削。

门外见仙槎、须停泊。

老来岁月无何,乞与刀圭九还药。

三岛景长春、寻真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草碧 其一
作者: 邵亨贞〔元代〕
儒冠不解明韬略。底处是生涯云门约。垂端寄迹兵戈,蕙帐荒寒怨秋鹤。岁暮且归来情如昨。故人几度传心,曾烦手削。门外见仙槎须停泊。老来岁月无何,乞与刀圭九还药。三岛景长春寻真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归宿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佩戴着儒者的冠冕,却不懂得真正的策略和智慧,生活在这艰难的云门之中。过去的岁月如影随形,尽管兵戈不断,心中却仍怀有对故人的思念。年末之际,归来时的情感依然如故,几次向旧友传递心意,却因世事繁杂而烦恼不已。在门外看到仙船,却无法停泊,老年的岁月似乎无情流逝,希望能够得到长生的药,寻找真正的快乐。

注释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象征读书人。
  • 韬略:隐秘的计谋和策略。
  • 云门:比喻艰难的处境,或指道教的隐逸生活。
  • 蕙帐:香气四溢的帐子,象征清雅的生活环境。
  • 秋鹤:指秋天的仙鹤,象征孤独和忧愁。
  • 仙槎:神仙的船,象征归隐的理想。
  • 刀圭九还药:指道教中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渴望。
  • 三岛:指东海的三座仙岛,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在道教文化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春草碧》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草碧》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象而引人注目。全诗在对比中呈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一方面是身处尘世的无奈,另一方面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以“儒冠不解明韬略”点明了诗人的自省,表明他虽然身为儒者,却无法理解深刻的道理,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全诗。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底处是生涯云门约”,生涯如同云门般不可捉摸,充满了不确定性。此处的“云门”不仅隐喻诗人的困境,也象征着人生的种种难题。再者,“蕙帐荒寒怨秋鹤”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孤独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乞与刀圭九还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寻找真乐的愿望,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追问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儒冠不解明韬略:自我反省,虽然外表是儒者,却不懂深奥的道理。
  • 底处是生涯云门约: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隐喻人生的无奈与困惑。
  • 垂端寄迹兵戈:尽管身处战乱之中,内心还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蕙帐荒寒怨秋鹤:蕙帐的寒冷和秋鹤的孤独,象征着孤寂的内心状态。
  • 岁暮且归来情如昨:岁末之际,归来的情感依旧如昔,感慨时光的无情。
  • 故人几度传心,曾烦手削:与故人之间的隔阂和烦恼,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复杂。
  • 门外见仙槎须停泊:渴望归隐如仙,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老来岁月无何:年华渐逝,感叹时间的流逝。
  • 乞与刀圭九还药:寻求长生不老的药物,反映对生命的渴望。
  • 三岛景长春寻真乐:向往理想的生活,渴望找到真正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云门,表达对生活的困惑。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运用蕙帐、秋鹤等意象,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人生的思考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门:象征人生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 蕙帐:代表清雅和孤寂的生活环境。
  • 秋鹤:象征孤独与忧愁。
  • 仙槎:象征理想的归宿和超脱。
  • 刀圭:代表长生不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受?

    • A. 蕙帐荒寒怨秋鹤
    • B. 乞与刀圭九还药
    • C. 故人几度传心
  2. 诗中提到的“仙槎”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纷扰
    • B. 理想的归宿
    •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3. 诗人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 A. 知识
    • B. 长生不老药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白邵亨贞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多以豪放的姿态表达,而邵亨贞则更多地体现出内心的挣扎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邵亨贞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