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 其二 上巳》

时间: 2025-01-08 03:26:11

春偷减,赊无计。

怪非雨、非晴天气。

梨花开落,情多生怨,难向芳草修禊。

长安水畔新蒲细。

可更有、佳人拾翠。

兰房徙倚,梦回窥镜试。

验朱颜凋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凤钩 其二 上巳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春偷减,赊无计。
怪非雨非晴天气。
梨花开落,情多生怨,
难向芳草修禊。
长安水畔新蒲细。
可更有佳人拾翠。
兰房徙倚,梦回窥镜试。
验朱颜凋未。

白话文翻译

春天悄悄减少,无法计较时光的流逝。
这天气真奇怪,既不像下雨,也不像晴天。
梨花开放又凋谢,心中情愫满是怨恨,
难以在芳草中进行修禊的仪式。
长安水边新长的蒲草细细柔柔。
更有佳人正在采摘翠绿的草叶。
我倚在兰房中,梦中回过头来试着照镜子,
看看自己是否已然容颜衰老。

注释

  • :拖延,延续。
  • 修禊:古代一种春季祭祀活动,常在上巳节进行。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现今的西安。
  • 兰房:兰花的房间,象征着美好和清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以其诗词清丽见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风貌,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上巳节,正值春天,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和花开花落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金凤钩 其二 上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变化与人心的波动。诗的开头“春偷减,赊无计”,描绘了春天悄然流逝的无奈,感叹时光的无情。接着“怪非雨非晴天气”,则引出一种迷惘的情感,天气的变化似乎映射了内心的复杂情绪。

“梨花开落,情多生怨”,描绘了梨花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诗人因此产生了怨恨之情。紧接着,诗人提到“难向芳草修禊”,表明在这种情绪中,无法进行传统的春祭活动,反映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后面的“长安水畔新蒲细”,则从个人情感转向对美景的描绘,长安的细蒲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好。最后“验朱颜凋未”一句,诗人自问自己的容颜是否已衰老,流露出对青春和美貌的惋惜与思索。

整首诗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偷减,赊无计:春天在悄悄减少,无法计量流逝的时光。
  • 怪非雨非晴天气:天气异常,既不是雨天也不是晴天,表明心境的迷茫。
  • 梨花开落,情多生怨:梨花的开落引发了情感的怨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难向芳草修禊:在这样的情感中,无法在芳草中进行春天的祭祀仪式。
  • 长安水畔新蒲细:描绘长安水边的新蒲草,传达春天的生机。
  • 可更有佳人拾翠:佳人采摘绿草,展现生活的美好。
  • 兰房徙倚,梦回窥镜试:在兰房中倚靠,梦中照镜子,反映出对自身容颜的思考。
  • 验朱颜凋未:询问自己的容颜是否已衰老,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梨花”比喻青春易逝。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表现其悄然减弱。
  • 对仗:如“开落”与“生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希望。
  • 梨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芳草:象征生机与春天的活力。
  • 长安:象征繁华与人情冷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修禊”指的是什么活动?
    A. 祭祀活动
    B. 斗茶活动
    C. 赏花活动
    D. 游览活动

  2. “长安水畔新蒲细”中的“蒲”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芦苇
    B. 荷花
    C. 蒲公英
    D. 菖蒲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抒发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描写。
  • 《水调歌头》: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