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送春》

时间: 2025-01-08 00:29:04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凤钩·送春
晁补之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
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离开我,它要去哪里呢?
真让人感到奇怪,昨夜的风雨来得突然。
一根簪子插在我的白发上,少了欢笑,
却增添了无尽的怨恨,无法让春天停留。
春天回来时我常常感到无路可寻,
不妨试着向我的小园子慢慢走去。
那栏杆上的红花,倚着风,沾着露水,
春天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草:匆忙,草率。
  • :使人沉醉、迷恋的意思。
  • 红药:指红色的花,可能指的是牡丹等花卉。

典故解析: “春回常恨寻无路”中的“无路”,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去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3年—1125年),字叔行,号放翁,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洒脱,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金凤钩·送春》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凤钩·送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离去和对它的思念。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起初以“春辞我,向何处?”引出对春天的疑问,接着描绘了因春去而生的惆怅与怨恨,最后又通过小园的描写,转而表现春天的依然存在。
诗中“怪草草夜来风雨”一语,让人感受到春雨来得匆忙,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而“一簪华发”则暗含着岁月无情,使得欢笑少了,怨恨多了。
诗的结尾通过描写小园中的红花,表现出春天虽已离去,但美丽的意象依然存在,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与坚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辞我,向何处?
    春天已经离开了我,它要去哪里呢?这里引入了对春天的思考,表现了失去的惆怅。

  2. 怪草草夜来风雨。
    感到奇怪的是,昨夜的风雨来得如此匆忙,仿佛春天在不知不觉中离去。

  3.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
    头发中插着一根簪子,白发映衬出岁月的流逝,少了欢笑,增添了怨恨。

  4. 无计殢春且住。
    无法用任何办法让春天停留在身边,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渴望。

  5. 春回常恨寻无路,
    春天再回来时,我常常感到无路可寻,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失落。

  6.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不妨慢慢走向我的小园,带着期待与向往的心情。

  7.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小园中的一栏红花,倚着微风,沾着露水,生动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场景。

  8. 春自未曾归去。
    其实春天并没有真正离开,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认知。

修辞手法: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离去与回归的主题。
  • 对仗:如“欢饶恨”,增添了诗的音韵美与节奏感。
  • 意象:通过“华发”、“红药”等意象,传达生命的变迁与春天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蕴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生命与美好。
  • 华发: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红药: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带有生动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草”是什么意思?

    • A. 缓慢
    • B. 匆忙
    • C. 安静
      答案:B
  2. 诗中“一簪华发”体现了什么?

    • A. 年轻
    • B. 美丽
    • C. 岁月的流逝
      答案:C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金钱的追求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金凤钩·送春》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在细腻的感情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怀念,而后者则在豪放中展现对人生的态度。两者的情感基调不同,却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