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一作见访)》

时间: 2024-12-31 19:21:15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白话文翻译:

在我家附近的虎溪小路上,烟雾和霞光交织,映衬着夜色的降临。
柴门静谧,竹林幽静,山中的月亮和僧人一同到访。
我的心如红莲般清澈,言语间已忘却了绿茶的滋味。
前面的山峰在晨曦中显得更加美好,斜挂的银河正向西方退去。

注释:

  • 舍下:指的是自己居住的地方。
  • 虎溪径:虎溪是一个地名,径指小路。
  • 烟霞:用来描绘自然景色,指的是云雾和霞光,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 :黄昏,夜晚的意思。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表示简朴的居所。
  • 竹静:竹林安静,体现静谧的环境。
  • 山月与僧来:山中的月亮和僧人相伴而来,增添了诗的意境。
  • 心莹:心灵清澈如水。
  • 言忘:言语中已忘却,表现心境的淡泊。
  • 绿茗杯:绿茶的茶杯,象征闲适的生活。
  • 前峰曙:前面的山峰在晨光中更显美丽。
  • 斜汉:指的是银河,斜挂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晚唐诗人,生于江南,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具有清雅的气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中独坐之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喜悦。诗中描绘的环境宁静而美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闲适。

诗歌鉴赏: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示了诗人清幽的隐居生活和对友人到来的欢喜。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家附近的虎溪小路,烟霞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黄昏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接着,诗人提到柴门和竹林的静谧,构成了一幅安静的山居图。月光与僧人的相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心莹红莲水”的表达,更是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清澈与纯净,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诗人展现了清晨的美好,前峰晨曦宛如新生,斜挂的银河犹如流转的时光,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山水的自然美,又有隐士的淡泊情怀,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舍下虎溪径:诗人描绘了自己居住地附近的环境。
  2. 烟霞入暝开:黄昏时分,烟雾和霞光交织的美景。
  3. 柴门兼竹静:柴门和竹林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空间。
  4. 山月与僧来:月亮和僧人一起到访,增添了诗的意境。
  5. 心莹红莲水:诗人内心如红莲般清澈,象征心灵的纯净。
  6. 言忘绿茗杯: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已忘却了世俗的琐事。
  7. 前峰曙更好:晨光下的山峰更加动人。
  8. 斜汉欲西回:银河斜挂,似乎在慢慢退去,象征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莹红莲水”,比喻心灵的清澈。
  • 对仗:如“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朋友相聚时的愉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溪:象征自然的静谧与隐逸的生活。
  • 烟霞:反映出黄昏的美好景象。
  • 红莲:象征心灵的清澈与高洁。
  • 山月:代表宁静和友人相伴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霞入暝开”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的阳光
    B. 黄昏的美景
    C. 夜晚的星空

  2. “心莹红莲水”中“心”指的是哪种状态?
    A. 忧伤
    B. 清澈
    C. 喧嚣

  3. 诗的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斜汉”是指哪个天体?
    A. 太阳
    B. 月亮
    C. 银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沉思与感悟,而钱起的诗则更强调人与自然、友人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更为轻松的情感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