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占春芳•金盆濯发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
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
待洗忽含颦。为檀郎银剪留痕。
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观看,香气缭绕,头发随意挽成三分。
斜插的梳子似乎快要掉下来,云边钩月的发饰刚刚新换。
待要洗发时,忽然露出皱眉。为爱人用银剪留痕。
暂且把双鬟藏好,别再捧着金盆。
注释:
- 翠雨:指细雨,可能是春天的雨。
- 香缭绕:香气环绕,形容芳香的气息。
- 三分:指发型的分发方式。
- 牙梳:一种梳子,通常用象牙或木头制成。
- 钩月:形状像钩子的发饰,象征美丽。
- 檀郎:爱人或情人,通常指年轻男性。
- 银剪:象征细致的修整。
- 双鬟:指发髻,通常是女性的发型。
典故解析:
本诗中“钩月”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月亮象征,月亮常常与美丽、柔情相关,体现诗中女性的温柔和妩媚。而“檀郎”则是古代对情人的一种称呼,显示出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与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活于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表现出女性的独特视角。她的诗歌通常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在明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董以宁通过诗歌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诗歌鉴赏:
《占春芳•金盆濯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春雨中的娇美形象,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青春的气息。开头两句“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展示了生动的画面,仿佛能感受到雨水的清新和花香的扑鼻。接下来的“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女性的美丽和娇羞。诗人在描写外貌的同时,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待洗忽含颦”一句中,女性的皱眉流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爱情的期待,也有对身世的无奈。最后两句“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则展示了女性对自身形象的精致打理和对爱情的隐秘期待,暗示着她不愿被外在事物束缚,渴望自由和真挚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描绘了细雨和香气的氛围,女性的发型随意而美丽。
- 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细致描写发饰的状态,显示出女性的温柔与羞怯。
- 待洗忽含颦。为檀郎银剪留痕。:待洗发时露出忧愁,暗示对爱人的思念。
- 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表现了女性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和对爱情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情感。
- 对仗工整,使整首诗韵律感十足,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情感,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我的关注,反映了明代女性的心理状态和处境。
意象分析:
- 翠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香缭绕:代表女性的优雅与柔美。
- 银剪:象征细致与爱意,寓意对爱情的珍视。
- 金盆:象征传统和束缚,暗示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雨”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雨?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檀郎”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兄弟
- D. 父亲
-
诗中提到的“金盆”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束缚
- C. 传统
- D. 自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比较《占春芳•金盆濯发》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渴望,但董以宁的作品更侧重于外在形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女诗人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