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逸人还山
王恭 〔明代〕
天高寒日莫,念念独还山。
绿树悬心远,孤云入望闲。
水流侵石榻,落叶拥柴关。
别后分遥想,诸峰杳霭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逸人归隐山林生活的祝福与惆怅。天高气寒的日子里,心中不断思念着他独自返回山中。远处的绿树让人感到心中挂念,孤云在空中悠闲地漂浮。溪水流淌,渐渐侵入石榻,落叶则堆积在柴门旁。分别后,心中对远方的思念愈发浓烈,那些诸峰在雾霭中显得更加渺茫。
注释:
- 天高寒日莫:天高气冷的日子。
- 念念:心中不断念想,思念的意思。
- 悬心:心中挂念。
- 入望閒:孤云静静地漂浮在空中。
- 石榻:石制的床榻。
- 柴关:用柴火做的门。
- 诸峰杳霭间:众多山峰在迷雾中显得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刘逸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刘逸人还山》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开篇的“天高寒日莫”中,诗人以简洁的方式描绘了寒冷的天气,暗示着即将分别的凝重气氛。接着,“念念独还山”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归隐山林的钦佩与向往,友人的选择让诗人感到一丝孤独与惆怅。
“绿树悬心远,孤云入望閒”描绘了远方的绿树和漂浮的孤云,寓意着诗人心中对友人生活的关切与向往,创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同时,诗中“水流侵石榻,落叶拥柴关”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的自然景色,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最后两句“别后分遥想,诸峰杳霭间”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构建了一幅恬淡的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高寒日莫:描绘了寒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 念念独还山: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思念与钦佩。
- 绿树悬心远:远处的绿树引起了诗人心中的挂念。
- 孤云入望閒:孤云在空中自由地漂浮,象征着隐逸生活的悠闲。
- 水流侵石榻:溪水流动,描绘出山林的自然环境。
- 落叶拥柴关:落叶堆积在柴门,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 别后分遥想:分别后的思念愈加浓厚。
- 诸峰杳霭间:远处的山峰在雾霭中显得模糊,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绿树悬心远,孤云入望闲”。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友人的送别,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日:象征着寂寞与思念的情感。
- 绿树: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 孤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 水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持续。
- 落叶: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高寒日莫”意指什么?
- A. 天气炎热
- B. 天气寒冷
- C. 天气温暖
- D. 天气多云
-
诗人对刘逸人的情感是?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思念
- D. 无所谓
-
“孤云入望閒”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自由
- C. 忧愁
- D. 繁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恭的《送刘逸人还山》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恭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表现出与友人对饮的欢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恭研究》- 研究王恭生平及作品的专著。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介绍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