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心无住复无依,
何处飘飘只履归。
想是石桥西畔去,
寒林空葬旧僧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心的理解与追求,意指心灵不应依附于任何事物,漂浮不定,只求归于内心的平静。诗中想象自己或许是在石桥西边游荡,寒冷的树林中,旧僧的袈裟被遗弃,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注释:
- 禅心:指的是一种空灵、无执的心态,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 无住复无依:没有依附,没有所依,强调心灵的自由。
- 飘飘:形容心境如同漂浮,轻松而不受拘束。
- 履归:指的是归到心灵的故乡,回归内心的安宁。
- 石桥:可能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 寒林: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孤寂。
- 空葬:意指无人照料的状态,象征着旧时的消逝与遗忘。
典故解析:
- 旧僧衣:可能是对历史的追忆,也象征着过去的修行与生活方式的消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僧侣往往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以其工整的诗句和深厚的禅意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哲学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多样且复杂,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禅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开篇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无依无靠的禅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通过“禅心无住复无依”揭示了内心的自由,接着用“何处飘飘只履归”表达对心灵归宿的渴望。对于“石桥西畔”的描绘,既有现实之感,又蕴含了对过往的追思,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岁月流逝,曾经的痕迹仍在心中萦绕。而“寒林空葬旧僧衣”则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遗忘,旧僧衣象征着曾经的信仰与追求,现今却已无人问津,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心灵的探索,形成了内外相融的独特美感。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与哲学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禅心无住复无依:表达一种超脱的心态,不依赖于外物。
- 何处飘飘只履归:心灵虽漂泊不定,但归宿在内心的宁静。
- 想是石桥西畔去:设想自己在某个特定地点,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
- 寒林空葬旧僧衣:在冷清的树林中,旧时的信仰与痕迹被遗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林空葬”比喻对过往的遗忘与生命的无常。
- 对仗:如“无住复无依”,形成平衡的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和心灵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禅心: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石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寒林:象征孤独与冷清。
- 旧僧衣:象征过去的信仰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禅心无住复无依”中的“无住”是什么意思?
- A. 有所依靠
- B. 无法安定
- C. 不依附于任何事物
-
诗中“寒林空葬旧僧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喜爱
- B. 对往昔的怀念与生命的无常
- C. 对僧侣的尊敬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王恭的《挽方山阐维那》在意象上都描绘了自然,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豪情,而后者则注重内心的禅意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