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东湖亭下簇金鞍》
时间: 2025-01-19 20:0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湖亭下簇金鞍。四座浃青欢。
人物画中看。只枉了刘郎鬓斑。
花枝袅娜,酒杯潋滟,全不放春闲。
丝竹旧东山。畅好个风流谢安。
白话文翻译:
在东湖亭下,金鞍成簇,四周的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中,
仿佛是在画中欣赏。可惜刘郎的两鬓已斑白。
花枝摇曳,酒杯闪烁,竟然没有一丝春天的闲适。
丝竹乐声从东山传来,真是个风流的谢安。
注释:
- 簇:聚集,成群。
- 浃青:形容颜色鲜亮,常指年轻人的生机。
- 人物画:指的是画中的人,形象生动。
- 刘郎:指的是诗人自己,带有自嘲意味。
- 鬓斑:形容头发逐渐变白。
- 潋滟:形容波光粼粼,水面闪烁的样子。
- 丝竹:乐器的统称,指的是音乐。
- 风流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风流倜傥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云震,元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词作见长,风格受前代词人的影响,擅长描写生活中的闲适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东湖亭,可能是作者在春日聚会时所作,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陶醉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太常引·东湖亭下簇金鞍》是一首充满春意与人情味的词作。词中描绘了东湖亭下的欢乐场景,金鞍簇拥,四周浸透着年轻人的欢笑。这种欢欣鼓舞的气氛与诗人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刘郎的鬓发已斑白,似乎在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无常。尽管周围花枝摇曳,酒杯闪烁,但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似乎无论外界如何热闹,内心的空虚却难以填补。
诗中的“丝竹旧东山”不仅仅是音乐的声音,更是文化的传承,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个人的渺小。谢安作为风流名士的引入,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人生理想的思考。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多面性,既有欢愉也有忧伤,充分体现了元代词人的深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湖亭下簇金鞍: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金鞍象征着富贵与享乐。
- 四座浃青欢:四周的人们欢笑,充满青春活力。
- 人物画中看:似乎这一切如同画中景象,生动而美丽。
- 只枉了刘郎鬓斑:刘郎自嘲,感慨自己青春已逝,失去美好时光。
- 花枝袅娜,酒杯潋滟:描绘花的摇曳和酒杯的闪烁,展现春天的生机。
- 全不放春闲:即使如此美好,却没有留住春天的悠闲。
- 丝竹旧东山:音乐的声音传来,象征着传统文化。
- 畅好个风流谢安:提到谢安,表达对风流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乐的场景比作画中之景,增强了美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互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花枝和酒杯都有生命,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欢聚与个人的忧伤,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青春的逝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鞍:象征富贵与享乐,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 鬓斑: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花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带来快乐的气息。
- 酒杯:象征欢聚与享受,体现生活的乐趣。
- 丝竹:象征文化与传统,代表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湖亭下簇金鞍”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安静的湖边
- B. 热闹的聚会
- C. 秋天的萧瑟
- D. 冬天的雪景
-
“只枉了刘郎鬓斑”中的“刘郎”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位美人
-
“丝竹旧东山”中的“丝竹”指代:
- A. 风
- B. 水
- C. 乐器
- D. 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纠葛。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