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脆红娇白媵残春。香梦细于尘。画阁又斜曛。空羡杀乌龙锦茵。无边风浪,无凭书札,从此隔重闉。一掬小江津。浣不去相思泪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残余,红花和白花娇嫩如媵妾。香梦比细尘还要虚幻。画阁在斜阳下显得更加迷离。空自羡慕那些乌龙绣锦的华美景致。面对无边的风浪,没有信件寄来,从此彼此隔绝在重重的门闩之外。只捧一捧小江水,却洗不去心中的相思泪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脆红娇白:形容花朵红得鲜艳,白得娇嫩。
- 媵:古代指侍妾或陪嫁的女子。
- 香梦细于尘:比喻梦境的香气如同细微的尘埃般虚无。
- 画阁:装饰精美的楼阁。
- 乌龙锦茵:指华美的绣品,象征美丽而奢华的生活。
- 无边风浪:形容人生的波折和变幻。
- 重闉:重重的门闩,象征阻隔。
- 小江津:指小河的渡口,象征离别的地方。
- 相思泪痕:形容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痕迹。
典故解析:
- “香梦细于尘”:此句可能暗喻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失落。
- “乌龙锦茵”:乌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遹,清代诗人,字子文,号秋水,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面临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太常引•留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词作,借助春天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开篇以“脆红娇白”描绘了春天花朵的娇美,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接着“香梦细于尘”,用细腻的比喻展现了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无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随着“画阁又斜曛”的描写,诗人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场景,夕阳的余晖洒在楼阁上,既美丽又令人感到孤独。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无边风浪,无凭书札”,描绘了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隔阂,强调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以“一掬小江津”结束,象征着内心的思念如江水般绵延不绝,无法洗去的泪痕则是对往昔的深切怀念。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思念的无限,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脆红娇白媵残春”: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花朵娇嫩,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香梦细于尘”:梦境如香气般虚幻,暗示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画阁又斜曛”:画阁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迷人,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氛围。
- “空羡杀乌龙锦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羡慕与追求,然而这种美好却遥不可及。
- “无边风浪,无凭书札”: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缺乏联系使得彼此更加孤独。
- “从此隔重闉”:重重的门闩象征着彼此之间的隔离。
- “一掬小江津”:小江水的意象,象征着内心的思念。
- “浣不去相思泪痕”:无论多么努力,思念的泪水依然无法洗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香梦细于尘”将梦境比作细微的尘埃,强调其虚幻与微弱。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词使用了多处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与离别的感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思念的沉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画阁:象征着梦幻与美好的生活。
- 江水:象征着思念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梦细于尘”是比喻什么? a) 梦境的美好
b) 梦境的虚幻
c) 梦境的真实
答案:b -
“无边风浪”代表了什么? a) 人生的顺遂
b) 生活的艰辛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b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念与离别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伤,但彭孙遹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景象与人生无常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