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东湖述怀》
时间: 2025-01-01 13:4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叟耕锄喜近郊,
柴门风雨夜萧骚。
卧龙岂欲烦三顾,
老鹤长鸣向九皋。
北阙湛恩新赐爵,
近臣传敕旧同袍。
自怜经济全无术,
祇有山林兴最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老农的闲适与自得,他在幽静的乡村生活中,喜悦于田园劳作。即使夜雨萧瑟,他也不觉得烦恼,反而感到宁静。对于三顾茅庐的名将诸葛亮,他并不想去打扰;老鹤在空中长鸣,似乎在向远方的山川呼唤。诗人提到自己在朝廷获得了新封的爵位,但身边的旧友和臣子仍然在传递公文和诏令。最后,他感叹自己在经济上无能为力,唯有在山林中感受到最高的兴致和快乐。
注释:
- 野叟:指田间的老农。
- 耕锄:指耕作和使用锄头,表示农人的劳动。
- 柴门:指用柴火做成的门,象征田园生活的朴素。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隐居于隆中被称为卧龙。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以请其出山,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
- 老鹤:象征长寿,隐喻老者在自然中的自在。
- 北阙:指北方的皇宫,象征权力与地位。
- 湛恩:指皇帝的恩赐。
- 经济:指治理国家的能力。
- 山林:象征自然环境,表达诗人向往自然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志淳,元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闲居东湖述怀》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人在这里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开篇的“野叟耕锄喜近郊”展现了一幅和谐的农村生活画面,老农在田间劳作,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柴门风雨夜萧骚”则把场景转向夜晚的宁静,虽然外有风雨,但内心却是平和安宁的。这种对比加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卧龙岂欲烦三顾”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卧龙诸葛亮的故事被引入,暗示诗人不愿追逐权势,只想安静地生活。最后两句“自怜经济全无术,祇有山林兴最高”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尽管在世俗的经济与权力上无能为力,但在山林中找到了最高的兴致。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叟耕锄喜近郊:
- 描绘了一个老农在郊外耕作的情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
柴门风雨夜萧骚:
- 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即使外面风雨交加,内心依然宁静。
-
卧龙岂欲烦三顾:
- 引用诸葛亮的故事,表达对权力和名利的漠视,不愿去打扰那些寻求他帮助的人。
-
老鹤长鸣向九皋:
- 老鹤象征长寿,发出鸣叫,表现对自由和高远的向往。
-
北阙湛恩新赐爵:
- 提到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反映出诗人的身份和权力。
-
近臣传敕旧同袍:
- 显示出身边的人际关系,旧友依然在传达命令,暗示对世俗事务的无奈。
-
自怜经济全无术:
- 自我反思,感慨自己在经济管理上无能为力,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祇有山林兴最高:
- 最后强调自己在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和满足,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耕作,强调自然的快乐。
- 拟人:老鹤的鸣叫赋予了生命,象征长寿与自由。
- 对仗:如“北阙湛恩新赐爵,近臣传敕旧同袍”,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了隐逸哲学的精神内涵。诗人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情怀。
意象分析:
- 野叟:代表自然与田园。
- 卧龙:象征才华与抱负。
- 老鹤:象征长寿与自由的精神。
- 山林: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卧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曹操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 A. 渴望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最后一句“祇有山林兴最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权力
- B. 财富
- C. 自然
答案:
- B. 诸葛亮
- B. 厌倦
- C. 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
- 王维《山中杂诗》: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风格上也与《闲居东湖述怀》相似,通过自然表达内心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吴志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