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01 11:51:18

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

何曾说妙谈玄,只是粗言直语。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

忽若鼻孔辽天,逢人世忌错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 释法明 〔宋代〕

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
何曾说妙谈玄,只是粗言直语。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
忽若鼻孔辽天,逢人世忌错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语言表达的思考。诗人认为,资福(福德)并不能再增加什么,每五天便打一次鼓,来提醒自己修行。在此过程中,虽有些高深的道理,但往往只是些直白的言语而已。甘草天生甘甜,而黄连则无论如何都苦涩。诗人感慨道,仿佛鼻孔可以通向辽阔的天空,人与人之间却常常因为误解而小心翼翼。

注释:

字词注释:

  • 资福:指福德、资养之意。
  • 参击鼓:比喻修行、打坐时的警觉和自省。
  • 妙谈玄:高深的言论。
  • 甘草、黄连:两种药材,甘草味甜,黄连味苦,象征人生的甜与苦。
  • 鼻孔辽天:形容视野开阔,与人交往时的自在。

典故解析:

  • 甘草与黄连:分别象征人生的甜与苦,寓意对待生活态度的不同。
  • 五日一参:佛教修行者常以时间为单位进行反思与修行,五日则为一种周期性提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明,宋代高僧,擅长禅宗思想,诗作多以简练、直白著称,深受僧侣和世俗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佛教影响深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修行的感悟和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句,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开篇“资福别无所补”直接点出修行的虚无与内省,强调外在的福德并不能真正补充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何曾说妙谈玄”,则揭示了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许多高深的道理往往只是简单的直白表述。这种对比让人反思,真正的智慧或许并不在于复杂的语言,而在于真实的体验与理解。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用药材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的感悟。人们常常在生活中追求甜美,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苦涩;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人生的真实,也让人意识到接受苦楚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逢人世忌错举”则在提醒人际交往中的谨慎与小心。诗人用“鼻孔辽天”作为对比,暗示人应有开阔的心胸,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常常因为误解而显得局促。这一结尾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资福别无所补:对修行的思考,强调外在的福德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五日一参击鼓:定期自省,象征着持续的修行与反思。
  • 何曾说妙谈玄:质疑高深的言论,认为真正的智慧应更为简单直接。
  • 只是粗言直语:强调直白的表达更为真实。
  • 甘草自来甜: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黄连依旧苦:象征生活中的痛苦与挫折。
  • 忽若鼻孔辽天:形容开阔的视野与心态。
  • 逢人世忌错举:警示在交往中要小心谨慎,避免误解。

修辞手法:

  • 对比:甘草与黄连的对比,突显人生的甜与苦。
  • 比喻:鼻孔辽天比喻心胸开阔,表现人际交往的复杂。
  • 反讽:对“妙谈玄”的质疑,强调简单表达的智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修行、人生苦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简朴而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与平和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资福:象征外在的福德。
  • 甘草、黄连:分别象征生活的甜美与苦涩。
  • 鼻孔辽天:象征开阔的视野与心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资福别无所补”中“资福”指的是什么?
    A. 外在的财富
    B. 内心的福德
    C. 生活的美好
    D. 朋友的支持

  2.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意在说明什么?
    A. 生活中总是甜蜜的
    B. 人生的苦与甜并存
    C. 生活中要追求甜美
    D. 只有苦才是真

  3. 诗中提到“鼻孔辽天”,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形容宽广的视野
    B. 形容高尚的情操
    C. 形容人际关系的复杂
    D. 形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酒》陶渊明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更侧重于对思乡情的描绘。
  • 陶渊明《饮酒》:强调归隐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禅宗诗选》

以上内容为对《偈》的详细解析及学习材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