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分飞 闺情
作者: 吴鼎芳 〔明代〕
红界枕痕微褪玉,
唤起那禁幽独。
好鸟啼春足,
归期不准花须卜。
尽日眉峰双凝绿,
十二绣帘低轴。
人在阑干曲,
杨花却羡无拘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闺房中思念离去的爱人的情景。她的枕头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唤起她对那孤独生活的感慨。春天的鸟儿在外面欢快地鸣叫,而她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和爱人团聚。她整天凝视着窗外,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思念和忧愁。窗帘低垂,人站在栏杆旁,看到外面飞舞的杨花,不禁羡慕它们的自由自在。
注释:
- 红界:指红色的界线,可能是指女子的闺房或床头的装饰。
- 枕痕:枕头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思念和睡眠中的忧愁。
- 禁幽:受到限制的幽静,暗指女子被禁锢在闺房中。
- 好鸟:春天的鸟儿,象征着生机与自由。
- 归期:归来的时间,喻指对爱人的思念与期待。
- 眉峰:眉头,形容女子的愁苦与忧虑。
- 绣帘:装饰性的帘子,增添了闺房的雅致。
- 阑干:栏杆,女子倚靠的地方,象征着她的孤独与思念。
- 杨花:春天飞舞的花絮,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鼎芳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女子的情感与生活,风格细腻、婉约,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女性地位较为低下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情感来反映当时女性的困境及内心的渴望和挣扎。
诗歌鉴赏:
《惜分飞 闺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细腻描写的古典诗词。全诗通过女子在闺房中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开头两句以“红界枕痕微褪玉”描绘了女子在床头的情景,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接着“唤起那禁幽独”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感,展现出女子禁锢在闺房中的无奈与无助。
“好鸟啼春足,归期不准花须卜”一句,将外界的生机与她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鸟儿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而她却无法确定与爱人团聚的日期,展现出一种无力感。整首诗在描写中渗透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爱情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界枕痕微褪玉”:床头的红色装饰与枕头的痕迹,暗示了女子的思念与温柔的感情。
- “唤起那禁幽独”:独自在闺房的她,内心充满孤寂。
- “好鸟啼春足”:春天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形成对比。
- “归期不准花须卜”:她无法预知爱人的归期,加深了她的焦虑。
- “尽日眉峰双凝绿”:整日愁眉不展,眉头紧锁,表现出思念之苦。
- “十二绣帘低轴”:低垂的绣帘,象征着她的隐秘与封闭。
- “人在阑干曲”:她倚靠在栏杆旁,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姿态。
- “杨花却羡无拘束”:对外界自由的渴望,表现出她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杨花”来象征自由的生活,与她的拘束形成对比。
- 拟人:鸟儿的啼叫被赋予了春天的生机,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情感基调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界:象征着温柔与爱意,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禁锢。
- 鸟:象征自由与生机,反映出女子渴望逃离禁锢的心情。
- 杨花: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激发了女子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界”指的是什么?
- A. 女人心情的象征
- B. 床头的装饰
- C. 爱人的归期
- D. 春天的鸟儿
-
诗中“归期不准”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爱情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自由的渴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其风格更加婉约细腻,情感更为内敛;而吴鼎芳的《惜分飞 闺情》则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更为直接地展现情感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吴鼎芳研究》